心桥之声第127期《一个人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够》之二

心桥之声第127期《一个人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够》之二

2018-05-16    06'01''

主播: 心桥之声

103 0

介绍:
一个人不开心的真正原因:智慧不够 之二 破除我执,才能快乐! 王阳明在龙场时,曾经打造过一个石棺。原因就是因为他在悟道的过程中,始终不能放下自我,放下生死。他发下大愿,我就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什么好怕的呢?他在石棺中静坐修身,潜心悟道,终于有一天,了悟“格物致知”的道理。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如果不能破除我执,那人就很难获得真正的快乐。 我们之所以觉得痛苦,是因为我们的失败。 所谓失败,就是事情没有像“我”想的那样发展运行,事情到最后,并没有获得“我”预期的结果,所以“我”就会痛苦。 所以王阳明说,所谓的寻找快乐,就是一个不断放下自我的过程。 苏轼在《前赤壁赋》里有这样一句话: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面临生命中的重大变故,愁绪难解,苏轼选择忘掉自我,返归自然,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自然,以此换来生命的洒脱和快乐。 所以,真正的快乐,是忘我的,是一种与万物融为一体,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少一点欲求,才能快乐! 王阳明说 :“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何等轻松洒脱,何等简易!”功夫在减不在增,所谓减即去物欲之昏蔽;减尽人欲,便回复良知之本体了。 古代的圣贤也都告诉我们,过多的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我们如果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欲望的满足上,那么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快乐也就荡然无存。 而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满足了这个欲望,那个欲望就会冒出来,从此沉沦欲海,永远不能自拔。 《道德经》里也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要懂得适可而止。 王阳明曾给学生举例,古代的张良、董仲舒、诸葛亮、韩愈等取得了卓越成就的人,无一不是淡泊名利之人,正是因为他们的欲望少,所以才能把精力专注在事业上,最终才取得了过人的成就。 只有通过节制自己的欲望,才能减少心中的杂念,才能让心灵真正意义上沉静下来,让自己在欲海中脱身,做些有价值的事情。如此,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