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凉热血的佛系青年【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难凉热血的佛系青年【送刘司直赴安西 王维】

2021-12-25    08'18''

主播: 每天读诗词

826 4

介绍:
盛唐意气,风华绝代,除了国力强盛,诗歌也徇烂无比。可绚烂的诗歌背后,却是一大批“命苦”的诗人。 比如浪荡一生,晚年被流放的李太白;饱受人情冷暖,无家可依,孤舟而逝的杜二甫;年轻远行边塞,一直被贬,最后惨遭杀害的王昌龄;隐居鹿门,一辈子没圆当官梦,却因为不忌口而意外去世的孟浩然... 若说盛唐混得不错,得以善终的诗人,那估计少之又少。边塞诗人高适算一个,他因平叛安史之乱而立功,曾官至节度使、刑部侍郎,死后还被追赠礼部尚书,功绩斐然。 而另一位更耀眼的大咖那就是王维了。王维虽然在政治上并无高适的功绩,但他一生过得闲雅淡然,边当官便隐居辋川别墅,比高适过得舒服多了。我们也因此经常说王维“佛系”,对生活一直温柔以待,他的诗词中也少有抱怨之语,多得是如画般的山水田园之悠然,让人心静安然,懂得如何去生活。也有人说,王维为官后期,独善其身,四处逢源,毫无棱角,尤其是安史之乱期间,曾在安禄山下为官,缺少血性。 事实果真如此吗?若只是闲览其生平,或许很多人会这么认为,但若是通读王维的诗词之后,或许我们才会明白和佩服王维的心境。 王维少年便是神童般的存在,十几岁来到长安,便是达官贵人府上的“明星”,后来进入官场,经历过少年意气,也遭受过贬谪的挫折,多次隐居,也多次被起用。后来因为张九龄的提拔,被升为右拾遗和监察御史,曾出使过边塞。在他的诗中,除了山水田园诗,王维的送别诗也非常有名,比如那首《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中所饱含的至深惜别之情,流传了千年,久唱不衰。当然这首诗读来,能够品味的感情比较单一,只有对友人远行的惜别和不舍,在我们对王维的认知上其实较为单一。 同样是送别友人远行安西都护府,王维还有另一首不那么热门的诗《送刘司直赴安西》,两首送友人远赴安西的诗,结合起来读,王维的形象会更加立体。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 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 半官半隐,过着舒适佛系的生活,并不代表王维心中热血的冷却,面对友人大理寺司直出使安西都护府(新疆地区),依然能对友人说出“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这样渴望友人效命疆场、安边定国的豪迈之语,说明王维报国之志从未因为对生活的闲谈安逸而隐匿,很多时候佛系并不代表麻木,而是明白生活真相后让人保持的一种热爱。 “绝域阳关道,胡沙与塞尘。”安西都护府在河西走廊以西的新疆地区,需要穿过阳关古道,这一路目之所及只有风沙和茫无边际的烟尘,一路定会辛苦异常。这是对友人远行安西在恶劣环境方面的一种心疼吧。 “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就是对友人心理上要长时间忍受孤独的心疼了。远行安西,可不像下江南那般热闹,秦楼楚馆就不说了,从河西走廊,一直到西域这千里万里的路程中,别说人了,就是大雁也很少见,偶尔春天还能看到几只大雁,漫漫黄沙、孑孓一人,要忍受多少孤独和寂寞!恶劣环境和孤独难耐的双重考验的描写里,透露着王维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挂念。 好了,心疼完友人,该勉励和鼓舞一下了。“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你看,在汉朝的首,苜蓿、汗血宝马还有葡萄这些西域才有的稀奇玩意,都被我们出使西域的使者带了回来,丝绸之路他们功绩卓然,彪炳千秋。你这一去,也是难得的建立功业的机会啊! “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当然,除了文化和贸易交流的功绩之外,刘司直,你还代表了我们的盛世大唐啊一定要在西域那些小国面前为国立威,安定边塞,让他们看看我们大唐风华,断了他们和我们汉唐和亲的念想吧! 一个佛系的官场“老油条”,对友人如此情真意切,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友情了,更饱含国家大义在里面,刘司直看到之后估计热血沸腾,喝完送别的酒,毅然转身,踏马扬尘而去! 读完王维这两首送友人远行安西的诗篇,王维立体的形象其实就展现出来了。当我们不能改变大局的时候,与其痛苦抱怨,不如让心态平和,与万物和解。当然这并不代表热血已经冷却,更不是一种麻木。 平静的湖面,从不缺乏一种惊涛骇浪的波澜。王维如是,我们也当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