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河秋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星河秋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2021-03-24    07'01''

主播: 每天读诗词

1033 10

介绍:
秋冬季已过,如今节气已经入春,但因为倒春寒的存在,却丝毫没有感到春意的盎然,与其说是初春,给人的感觉更像是深秋。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深秋的诗词,感悟人生的道理。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韩翃 长簟迎风早,空城澹月华。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 这首诗是大历十才子韩翃卧病闲居之时,以秋夜为题酬和好友程延的。这首七律是一首非常有艺术和品鉴价值的诗,读后也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无论岁月已过千年,但这种对四时的感受,对人生的体悟不会变。诗中有秋夜的辽阔清冷,有岁末的感慨和惆怅,也有自我的和解。 簟,一般是指竹子,比如唐朝诗人李益的这首“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而“澹”字,在诗词中我们一般就把他当作“淡”就好了,比如李煜的这首“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院内的修竹已经早早迎起了秋风,这秋夜中的月色淡淡洒满了寂静的空城。在唐朝,除了长安,很多地方秋天的晚上很早就宵禁了,所以一到秋夜,周围十分安静,加上清冷的月光,显得更加寥阔冷清。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抬头望这月色,星河疏落,间或有一行秋雁飞过,只留下几声哀鸣,一行孤影。远处传来阵阵捣衣声,惹人情绪。在古代,一到秋天,家家户户的妇人都会捣衣,什么是捣衣呢?就是把衣服放在砧板上,用木棒锤击。古时候纺织技术远没现在发达,除了富户人家能穿得起丝绸甚至草皮,在一般人家只能穿葛麻,这种葛麻又硬又糙,直接穿不保暖,也不舒服,所以为了过冬保暖,家家户户都要捣衣,这反反复复地捣,衣服就会变得柔软易于裁制。 当然“捣衣”和“砧杵”这类字眼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而且是和“秋夜”一起出现,代表了一种“妇人闺怨”、“思乡”、“相思”的愁苦意象。因为古时候当很多家里的男丁要么出去戍边,要么上战场,要么外出未归的时候,家中的妇人都会捣衣,担心他们在外面受了寒凉,所以深夜捣衣,就与“闺怨”和“思乡”这类主题分不开了。比如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节候看应晚,心期卧亦赊”这句和前几句都不一样,不是写所观之景,而是写心中所感,倾诉心中的惆怅。眼看这节候已经到了深秋岁末,可自己却因为卧病闲居,心中所期都落了个空啊。深秋在古人眼中是岁末时节,每逢到这时候,除了是收获的季节,也是盘点一年自己学习所进、事业所长、家庭所睦的时候,更是感慨时光飞逝,岁月不逮的时节。如今韩翃因为卧病闲居,岁末的时候,感觉到一年的仕途无所进,还有其他心愿未也能了结,所以难免心生感慨和惆怅。但能够与朋友将这种愁苦托出,也算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吧! “向来吟秀句,不觉已鸣鸦”这最后一句似乎已经与自己和解。当愁苦被宣泄而出,心中便也没那么堵塞了。刚才还反复吟咏朋友的诗句,不知不觉窗外的乌鸦已经开始乱啼,是起风了吗?还是天快亮了?这个秋夜独自一人不知不觉就过去了。 这首秋诗也值得我们反复吟咏,生活的车轮不会因为我们的遭遇而停止,也不会因为心愿了结与否而改变速度或重新来过。与其活在过去的哀叹中,不如吟咏当下的值得!这首诗有秋的寥廓,修竹迎风,淡月满城;有秋的孤寂,星河一雁,砧杵阵阵;有岁末的惆怅,节候已晚,心期空赊;有自我的和解,吟咏佳句,又迎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