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牡丹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019-11-15    12'49''

主播: 玲子🔔

158 1

介绍: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作者:远飞的大雁 播音:玲子(英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一九六四年,社教队伍进驻乡村。历时两年,社教运动顺利告终。两位带队队长来自省城哈尔滨,下乡期间,村里派饭, 他们吃过百家饭,却未端过我家饭碗 ,因为父亲是富农成分。然而,两位有文化、有气质的国家干部却是我家的常客, 是父亲母亲的挚友。 故, 临别之际,父亲母亲决定宴请两位远道而来的贵客。 说来话长, 社教队进村之际,贫下中农检举父亲有贪污嫌疑。工作队立刻停止父亲的大队会计职务,组织人员彻底清查账目。 父亲胆战心惊,寝食不安。后屋叔叔关切地问父亲: “如果账目亏空,我想办法帮你补上。 ”婶婶也安慰父亲说: “没有什么可怕的, 运动常常是虎头蛇尾”。 然而,说归说,劝归劝, 当时的压力只有父亲自知。 父亲白天愁眉紧蹙, 夜晚一颗烟接着一颗烟,点燃、 熄灭、 熄灭、 点燃 ,漫漫长夜啊!渴望那点点星火燃起内心的光亮。 四天后,账目查完。十八年的大队账目,一摞摞账本整整齐齐,一排排户名和阿拉伯数字漂漂亮亮,那是父亲的心血啊!父亲向全村的百姓交了一份完美的卷宗。 那一刻,父亲心里冉起了明澈的天空,那是一片艳阳天。那一刻,父亲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父亲终于仰起了笑脸, 长舒一口气,插好那支默默为乡亲们服务十八年的“金笔”,一股笑傲江湖的气势涌来——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 父亲是国高毕业,在乡里称得上博古通今,曾经做过区文书;曾经有两个林场聘请父亲去当会计。父亲说:“我哪儿都不去,就守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饿不着,活得安逸。”父亲写一手好字,钢笔字游刃有余,笔峰犀利;毛笔字大书浩气,以古韵而扬刚劲。 牛队长一改冷峻, 微笑着挽留父亲,两个人敞开胸怀长谈, 畅谈。谈历史、 谈人文、 谈战争、 谈和平、 谈城市、 谈乡村,真是一次文化会晤, 定格了友谊之花绽放的春秋。从此, 我家多了两位贵客。徐队长是母亲的朋友,牛队长自然是父亲的朋友。那个时代社教队干部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城市天空的一角,使乡村,乃至农家增添了光明。 母亲是大家闺秀, 持家本领可见一斑。一年四季窗明几净, 室内室外井井有条。茶盘里玻璃杯干干净净,茶叶盒里茗茶常备。为了这次宴请, 母亲里里外外张罗 ,倾其所有,欲把送别宴准备得丰盛些。 那是初冬的一天,天气有些阴冷。然而,家里却热热闹闹, 温暖如春。一家人忙里忙外,准备着送别宴。九岁的我跟妹妹乐颠颠地上大门外探望客人的身影,那是我们熟悉的身影。牛队长,我们亲切地称呼他牛大叔。牛大叔一米八十左右的个头,颧骨高,面相和善。牛大叔有个习惯,冬天不戴手套,出门就把两只手在后背交叉着插进棉衣袖里。清晰地记得牛大叔穿着黒棉袄,外面套一件蓝士布袄罩,显得干干净净,一副知识分子的气派。徐队长个子高,齐齐的短发,方脸,模样俊俏,说话清脆,爱笑。村里人都叫她徐大姐,我们也习惯这样称呼她,因为她很年轻。记得社教队刚来那年秋天,有一天,队里休工。我家大姐穿一件蓝色毛料制服,是姨娘从河南郑州市邮来的,衣服很高档,村里的姑娘穿不起,也没见过。大姐十九岁,梳两根长辫子,模样漂亮。她此刻在街上等她的伙伴,徐队长在大队办公室里看见了大姐,便问身边人:“这是谁家的姑娘?”那人回答:“这是大队会计的女儿。”徐队长惊奇地说:“这姑娘是山沟里的凤凰啊!”徐队长走出大队办公室,竟直朝下边拐去,约五十米处便是我家。走进我家,徐队长自我介绍。母亲急忙放下手里的缝纫活,笑呵呵地迎接贵客。母亲边给客人让坐,边沏茶,然后温和地说:“徐队长头一次登门,请喝茶。”徐队长也笑呵呵地说:“谢谢嫂子!”母亲满面春风地说:“今早上树上的喜鹊喳喳叫,果然有喜事啊!”徐队长说:“以后我就是这个家的常客,呵呵……”徐队长俯身看着相框里的照片,她说:这是七个女儿合影?”母亲说:“是的 ,七个女儿。大女儿君初中毕业,在家劳动。上学时门门功课都是五分,班里的第一名。考高中时因为我病重,她日夜守护我,考试意外落榜。二女儿燕考上了渤海中学,放寒假才能回来。燕,全公社考第一名,家里勉强供她上学。”徐队长说:“嫂子,一定要好好培养孩子,让她们走出山沟。”母亲和徐队长两年的交往,已成为知己。今日,临别之际,两位远道而来的省城干部抛开了那道禁令,勇敢地到我们这个富农家庭赴约。“噢!来啦!来啦!快告诉妈妈!”我和妹妹一溜烟拐过烟囱,进屋报信儿。 贵客来了,一桌子佳肴已摆好。瞧!香喷喷的镜泊湖鲤鱼、小鸡炖蘑菇,等等。七十岁的祖母和母亲一起下厨,母亲的烹饪技术不一般,源于母亲是大家闺秀,有见识。贵客来了,父亲、母亲各自寒暄几句,农家热炕上主客围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菜香缭绕 浸透心扉 主人敬酒 客人回敬 人生几何 相识甚多 知心朋友 能有几个 光阴两筹 命运当歌 和着社教 阶级无阂 村屋贫寒 贵客不舍 母亲贤淑 父亲磊落 乡间民肴 浓情似火 把酒对盏 依依惜别 父亲母亲尽全力款待了二位远方来的客人。 喜, 相识有缘; 叹, 重逢无期! 贵客走了, 我们全家在大门口送别 。他们几步一回头,没有太多的话语 ,只有真情的祝福,祝福我们这个山乡之家能够一步步走向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