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作者:富遐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作者:富遐

2019-09-30    04'50''

主播: 雁来花开

372 0

介绍:
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葫芦丝) 各位老师好! 祝贺大家成为天一配乐制图培训学院的正式学员,在接下来的三个月,我会和大家分享我在配乐制作中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交流Cool 2.1的使用经验。 在我们拿到一个文本准备诵读,在看文章的同时,会想到用什么样的音乐来做配乐,往往花费很多时间找来的音乐还是不满意,配乐制作就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和诵者的特性和需要进行量体裁衣地制作。 配乐制作,并不是拿个音乐,会操作cool 2.1就能制作一个好的合适的配乐,首先,制作者得学会音乐的选择和使用,怎么选音乐,你得对文本有充分的理解,怎么使用音乐,你得对音乐有很好的把控。大家都会觉得音乐这东西太玄乎,一篇文章拿到手,我们总可以看个大概,可是音乐看不见摸不着,只能凭着你的听觉去想象去体会,玄之又玄。怎么去抓住这玄之又玄的东西,让它成为为你服务的工具,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练习去听去感受,培养我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把控能力。 由于这段时间很多学员现实中的活动比较多,咱们电脑的集中上课就放在国庆节结束后开始,现在我们先做作业。 配乐班第一课作业:配乐的选择和使用(1) 一班、三班作业: 烟雨江南 作者;陆幼清   好容易在五月的江南游历,却总是雾茫茫雨蒙蒙,使美丽的江南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尽管在风雨中,却怎么也抵挡不住江南对我的诱惑,我依然冒着滂沱大雨,倘佯在江南古镇。似乎应了这雨,江南更显的朦胧和妩媚。远看那小桥流水人家,淡淡的罩上了一层薄纱,好似一幅水墨丹青;粉墙黛瓦被柔和的运河缠绕,那线条优美的连人体写真也自叹不如。飘飘的雨丝在风的吹拂下斜斜的划落,把小镇装点的更加古朴和清幽。站在江南的小桥上淋着江南的雨,尘世的喧嚣和心的杂念都顺着雨水滴落,顺着那运河流向远方。头发淋湿了,衣服淋湿了,鞋也灌满了水,可心却十分的快畅。   烟雨中的江南古镇,远看水乡漂渺,近听雨落无声。雅致的园林,在雨中仍是那么的气宇轩昂。细致精妙的砖雕石刻,曲桥回廊,假山荷池更是野朴成趣,清新自然。踏在幽幽的古镇小巷里,踩在清清亮亮的麻石路上,闻着小摊上飘来的油香,听着吴越软语那悠扬的叫卖声,留恋在这古镇,思古之情由然而生。怎不叫人心醉,怎不叫人心牵?   该走了,可多情的雨仍下个不停。江南人留客不说话,只有小雨沙沙的下。好象对着我说;留下吧""留下吧"!江南的雨多情,而雨中的江南更是爱意绵绵。她又象一个温柔美丽的绣娘,用雨丝织出了江南两岸的绿,织出了江南的春,织出了江南那如画的水乡风情;她又用情丝绣出了江南如诗的韵,绣出了江南幽雅的姿彩和一代一代江南人如水的柔情。 我真的不舍,舍不下江南,舍不下江南的雨,更舍不下这多情多彩,如诗如画的烟雨江南! 二班、四班作业: 走失在纳西文字中 作者:富遐 与丽江古城的邂逅是在薄暮时分。沐浴着夕阳的余晖走进古城,仿佛有精灵轻拉你的衣袂,一不小心就会抖落一个故事,惊醒一段传奇。 从城门走进四方街,那些通往小街的路口都在向你招摇,诱惑着你不知从哪条路开始起步。但担心是多余的,随便选一个路口进入,都不会迷失方向。因为丽江的水是有灵性的,她完全充当了导游角色,潺潺地为你导航,水的方向就是人 想要去的方向。 踏着斑驳的有些倾斜的石板铺成的老街,路边小桥下的流水和着脚步的节拍轻吟浅唱。沿街的小商品琳琅满目,那些佛像铜锅,藏刀手镯,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那些叮当作响的银饰,令人目不暇接。而我则是在一幅幅纳西手艺人的字画中渐渐迷失了方向,模糊了时空的概念。 在浏览小街上图文并茂的纳西版画、烫画、木刻画的同时,我被一家名叫“纳艺人”的刻印店深深吸引。这个有些拥挤的小店里,摆满了款式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头。艺人应游客所需可以把你的名字或格言妙词刻在石头上,随你到天涯海角。我把自己的名字写给了纳西艺人,他写的“富”字 是一口精致的小锅,锅内有米粒,还冒着热气,意寓不愁吃喝,表示富裕;而“遐”字则是一个意象的脑袋在思考,青烟缭绕表示思索后而又浮想联翩。 刻印仅用了一会儿,我却在小店驻足了一小时之久。而后,我又让艺人刻下了另一方“珍爱一生”的石印,纳西的象形文字 让我看懂了所谓的“爱”字 是手掌里 放上一个眼睛。是啊,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把眼睛呵护在手心,足以说明爱之情深了。我把这些精美的石刻小心包好,揣在怀里,仿佛拥有了一个永久的秘密。 望着如此丰富而生动的纳西文字,品味着素朴的东巴文化,我陷入沉思,不经意间远离了人群。 就暂且把自己弄丢一回吧,只有在这陌生的古城,这沧桑的老街中,丢掉了自己,才不枉真真正正来过一趟纳西。 要求: 写一段对文章的理解,尽量简练。 根据自已对文章的理解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不许选用天一合成的音乐),交一个诵读录音。 作业9月30号晚18点前交各班班长。 第一次作业:富遐的《走失在纳西文字中》选择音乐及朗读感受 雁来花开 如果说朗诵是文字的再创造,那么恰好的配乐就是锦上添花。看到一篇文章,我们总可以看个大概,可是音乐看不见摸不着,玄之又玄。怎样抓住这玄之又玄,让它成为为我们诵读服务的工具,我想这就需要我们做大量的案头工作和练习去感受,培养我们对音乐的敏感性和把控能力。 以前在诵读时,可能对配乐要求并不很高,但要学习配乐,就觉得配乐选择不好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所以通过这第一次作业,我有如下体会: 第一次的作业就是让大家根据自已对文章的理解选合适的配乐,分析文章很重要。经过分析,要先看一看,这篇文章是古代还是现代,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然后看文章是什么体裁,是散文、戏剧、小说还是诗歌等等,再看是什么题材,是爱情类的、亲情类的的等等,再看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基调。这样分析完以后,根据这些内容去选适合的乐器和音乐。 这次作业是《走失在纳西文字中》,经过分析是现代游记性散文,且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民族文化气息。 纳西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为云南特有民族之一,纳西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诗文、绘画、雕塑、乐舞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当作者漫步其中,深深沉醉,让我们也想和作者一样走失,偷得浮生半夜闲。这样一篇独具民族风情的悠闲自在的文字,我们就可以找有民族风情的,节奏舒缓优美的音乐来配。 为此,我想到了云南代表性的乐器葫芦丝,听了几个曲子:《侗乡之夜》、《月光下的凤尾竹》、《蝴蝶泉边》等,最后根据文本和乐曲特点选择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在朗读时觉得选择还算恰当,但现成的曲子并不能满足所有的需要,所以要认真学习音乐合成,早日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曲子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