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2·鹊巢

诗经12·鹊巢

2022-03-20    06'20''

主播: 雁来花开

547 3

介绍:
10. 鹊巢 这是一首写贵族嫁女的诗歌。 鹊巢 佚名〔先秦〕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liàng御yà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注释】 [1]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2]鸠:斑鸠,今名布谷鸟,这种鸟自己不筑巢,而是住在喜鹊的巢里。[3]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yà):同“迓”,迎接。[4]方:占据。[5]将(jiāng):护送。[6]盈:满。[7]成:结婚礼成。 【译文】 喜鹊在树上筑巢,布谷飞来居住它。这位姑娘出嫁啊,百辆车驾迎接她。 喜鹊在树上筑巢,布谷飞来占据它。这位姑娘出嫁啊,百辆车驾护送她。 喜鹊在树上筑巢,布谷飞来占满它。这位姑娘出嫁啊,百辆车驾娶进她。 【赏析】 本诗以鸠居鹊巢起兴描写婚礼。喜鹊喜欢筑巢,斑鸠要来同住,这是两种鸟的天性。作者的意思是姑娘出嫁住进夫家,这种男娶女嫁就如鸠居鹊巢一般,是自然属性,也是人的天性,是值得恭祝和庆贺的。“鸠占鹊巢”现在通常是用来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含有贬义,但在古时,鸠居鹊巢却并非贬义。 鸠就是斑鸠,也即布谷鸟。布谷鸟是吉祥鸟,《诗经·曹风》里就有描写布谷鸟(斑鸠)仁慈、无私的篇章。这首诗中,女子嫁人,入住到男家,这是女子的心愿,更是男子乐求之事,他当然不会抱怨女子抢占了自己的家。 诗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起句“维鹊有巢,维鸠方之”,“维鹊有巢,维鸠盈之”都以鸠居鹊巢作比,内容上与第一章“维鹊居之”相较,“方之”、“盈之”含有递进关系。“方”,是比并而住,“盈”,是已经住满。这种递进的变化自然是加进了作者的臆想和祝愿。“居之”是刚婚娶接进家门之意,“方之”是一枕同眠亲亲密密感情加深之意,而“盈之”则是作者想象小鸟生出一窝窝,夫妻两人的孩子已经成群了。 清代学者方玉润认为,《鹊巢》一诗抒写他人成家之事,用斑鸠来比喻新嫁娘,是因为斑鸠性情温和而产子很多,是好妻子的代名。古时大凡男子迎娶妻子,周围人都会祝福她多生子女。这首诗以鸠与鹊的同巢比喻男女婚配,实是再切当不过。 男人娶妻,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族、对个人,都是件大事,因而自古以来人们对婚礼都给予相当的重视。 诗中这场婚礼举办得十分隆重,“之子于归”,点明这名女子出嫁的主题。“百两御之”,是婚礼的开端,这是新郎家来接亲,车辆来了很多;“百两将之”,接到新娘之后,人群车辆热热闹闹簇拥着婚车回男方家;“百两成之”,大家护着新娘到了男方家,举行了众人欢聚瞩目、热烈盛大的婚礼,礼毕而婚即成。 虽仅是“御”、“将”、“成”三个字的递进变换,却将成婚的整个过程烘托得热烈而隆重,让读者感同身受,如处其中。从字面来看,这样盛大的迎送婚娶,其主人一定是贵族。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古人以斑鸠的温和多子来比喻妇人之德,成婚的二人,一个是勤恳良厚如喜鹊的君子,一个是温善德馨如布谷的淑女,真是人世间的最好配偶。也正因为如此,这场婚姻才赢得人们的关注和拥戴,才使得众多的车辆和人群来恭迎、护送和热烈祝贺。 喜鹊是世上最爱助人的鸟,七月七日鹊桥会,喜鹊以身体搭建起连接织女和牛郎的天河之桥,它们是在牺牲身体为爱奉献。鹊巢,恐怕是人间最美好的爱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