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6·甘棠

诗经16·甘棠

2022-03-21    07'40''

主播: 雁来花开

537 4

介绍:
12.◎甘棠◎ 蔽芾fèi甘棠[1],勿翦勿伐[2],召shào伯所茇bá[3]。蔽芾甘棠,勿翦勿败[4],召伯所憩[5]。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6],召伯所说shuì[7]。 甘棠 佚名〔先秦〕 蔽芾fèi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注释】 注释 蔽芾(fèi费):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芾:盛貌;蔽:谓可蔽风日也。 翦:同“剪”,伐,砍伐。 召(shào邵)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茇(bá拔):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败:伐,毁坏。 憩:休息。 拜:拔也,一说屈、折。 说(shuì税):通“税”,休憩,止息。 译文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砍细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毁细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棠梨树郁郁葱葱,不剪不折细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赏析】 《甘棠》是一首颂歌,一首怀念召公的诗作。尽管也有人认为此诗“怀讽刺”之意,但更多学者都认为是怀颂之作。 诗中的召伯就是召公,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他协助周武王覆灭了商朝,功不可没。召公在治西方的时候,治理得当,人民和睦。等到他去世了,人们怀念他,连他种的树都不忍心破坏,后人便作了这首诗来纪念他。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而寓意深远,真挚恳切,体现了人民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 对比每章第二句针对甘棠发出的动作:首章曰“勿伐”,伐是齐根砍断;次章曰“勿败”,败是坏其枝叶;末章曰“勿拜”,拜,攀援使弯。《诗经》的重章叠句往往表现为情感上的由浅入深、由轻至重,行为动作上的由简至繁、由小到大,体现的是对主题的逐层深化。但这首《甘棠》一反故常,表现为动作上和行为上的先重后轻。由断到折再到使弯曲,动作愈来愈轻 。它说明了人们对甘棠的珍重态度,伐倒是不行的,折断枝叶也不可,既使是攀援弄弯也是不准的。于是这组动词的妙处和这组叠句的妙处所在即为: 它是用先重后轻的方式传达一种神圣的情感,一种基于敬仰、怀念召伯衍生出的对甘棠的情感。 再看每章末句由召伯做出的行动:首章曰“所茇”,茇是居住的意思,居住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状态;次章曰“所憩”,憩是休息,休息是较短时间内的状态;末章曰“所说”,“说”读为税,税即税驾,停下车子叫税驾,停下车子的时间比休息片刻的时间还要短。由居住到休息再到停车,行为愈来愈简。一位可敬的人居住时间长的地方,那地方就成了他的故居,人们视其为圣地,在那里人们睹物思人,想见其为人,有历史感和真实感。如果这可敬的人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神圣的、至高无上的 ,别说是他长期居住的地方 ,就是他曾经立足、流连的地方也会神圣起来,同样,这组表示召伯行为的动词也像上组动词一样 ,表现了人们对召伯的无上景仰之情,其实这正是重章叠句的好处。 全诗三章,每章三句,全诗由睹物到思人,由思人到爱物,人、物交融为一。对甘棠树的一枝一叶,从不要砍伐、不要毁坏到不要折枝,可谓爱之有加,这种爱源于对召公德政教化的衷心感激。而先告诫人们不要损伤树木,再说明其中原因,笔意有波折亦见诗人措辞之妙。突将爱慕意说在甘棠上,末将召伯一点,是运实于虚法。缠绵笃挚,隐跃言外。 细细品味,《甘棠》诗内蕴含着浓浓的情感:“高大茂盛的甘棠树啊,不要去剪它更不要去砍它,不要去剪它也不要去折它。 本诗虽然是一首颂歌,可作者没有描述召公的功业,也没有渲染他的威仪,只以一种素朴的心声,表达真真切切的爱戴。全诗由观物至思人,由思人至护物,“人”、“物”、“思”交融汇合,“缠绵笃挚,隐跃言外”,笔意纯粹却见波折,措辞亦有音在弦外之妙。 这首《甘棠》之所以被后人永久欣赏,后世之所以对召公永久怀念和称颂,不仅仅是出乎对召公本人的敬仰,更包含着人们对统治者的喻示和劝诱,以及祈盼统治者如召公一样待民爱民的心情。 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西部陕州风景区有“甘棠苑”,也称“召公祠”,它是在原遗址中重建的。召公广施惠政,体恤民情,廉明朴洁,民心怀之千古。
上一期: 诗经13·采蘩
下一期: 钗头凤·世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