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33:邶风8 雄雉

诗经33:邶风8 雄雉

2022-05-22    11'01''

主播: 雁来花开

239 2

介绍:
诗经第33篇 邶风第8篇 雄雉 这首诗写女子对远役在外丈夫的深念并怨及统治者征役劳民。 雄雉 佚名〔先秦〕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疑难字注音版 雄雉 佚名〔先秦〕 雄雉(zhì)于飞,泄(yì )泄(yì)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伊阻。 雄雉(zhì)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hé)云能来? 百尔(ěr)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雄雉在空中飞翔,舒展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遥远,他何时才能回来? 你们这些有官职的大夫,就是不懂得品行要高尚。我的夫君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 注释 雉(zhì):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 于:往。一说语助词。 泄(yì)泄:鼓翅飞翔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怀:因思念而忧伤。 自诒:自己给自己。诒(yí):通”贻“,遗留。伊:此,这。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展:诚,确实。 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远看,望。 悠悠:绵绵不断。 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曷(hé):何。此处指何时。 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 德行:品德和行为。 忮(zhì):忌恨,害也。一说”贪求“。求:贪求。 何用:何以,为何。不臧(zāng):不善,不好。 古代时有战争发生,频发的战争下就出现了“思妇”这一特殊群体。思妇的哀怨占领了我国古典文学的一方阵地,《诗经》则是这块阵地上率先的开辟者。这首《雄雉》便是一位贵族少妇思念远行丈夫的诗。 古时女子无论身份如何,一旦嫁人,生活的核心就只有丈夫。丈夫在家,则唯命是从;丈夫远行,则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对他的思念上,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能勾起她们的无限愁思。这首诗的主人公就被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雉勾起了对离家丈夫的思念。(雉(zhì):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 “雄雉于飞,泄(yì)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yí)伊阻。”一只雄雉在主人公面前舒畅地拍打翅膀,一副振翅欲飞的架势。一来这是一只形单影只的雄雉,身边没有雌雉的陪伴,如同分别两地的主人公和她的丈夫;二来雄雉展翅飞翔,是要离开女子所在之地,就好像丈夫当时离开她一样;再者,雄雉性情耿介,古人常用其品性比喻君子,见到有君子之德的雄雉,思妇自然联想到她有着君子品性的丈夫了。所以看到这只雄雉,主人公便止不住开始怀念久别未归的夫君。可是丈夫远在他方,也许根本不知道家中妻子的思念,思妇也无法把思念之情对别人倾诉,想到这里,她更加忧伤地说:“我之怀矣,自诒伊阻。”意思就是,我怀念夫君,是自寻离愁、空自悲伤。 雄雉此时已经飞到空中,鸣叫声越来越远,越来越小。而随着鸣声的消失,雄雉的身形也消失在思妇的视线里。“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这由近而远、由大而小的啼叫和逐渐消失的雄雉之影,恰似当初丈夫渐行渐远,最后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的情形,扰得思妇心绪不宁,思念之情由此更加强烈。“展矣君子,实劳我心”,“展”和“实”是强调之辞,极言思妇因为极度思念夫君,已经身心疲惫。 雄雉已经飞走,主人公的视点转到了日月之上,就有了这句“瞻彼日月,悠悠我思”。她既思念丈夫,必定时时盼望丈夫归来,在她的等待过程中,日月不知道升起落下了多少回。日月来往起落,意味着时间一天天流逝。都说时间能使人忘记一切,可是思妇悠悠的思念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如日月一般长久,丝毫未变。思妇实在太想念丈夫,迫切希望他早日归来,可是“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山高水远,回来的道路阻隔重重,谁知道他哪天才能回来?只好日复一日等下去。 有意思的是,在诗的最后,主人公不再继续抒发她的怀人之苦,却换了一种教训和埋怨的语气,大发内心的不满。“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zhì)不求,何用不臧(zāng)。”“百尔君子”指的是包括思妇丈夫在内的所有统治者,思妇斥责他们“不知德行”,因为丈夫是因征战而离家,而征战正是这些“君子”们作出的决策。这种决策使多少男子被迫离家,给许多像主人公这样的女子带来了痛苦,自然不是有德之行。接着,主人公又说:“不忮不求,何用不臧。”意思是,如果你们不制造这种使人忌恨的战争,丈夫怎么会陷入久战的泥淖中,也不用长期与家人分离了。 诗一、二章以孤飞的雄雉起兴,以比其夫离去。作者在比兴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那雄雉飞时是“泄泄其羽”“下上其音”,仿佛写出了其夫与之不堪分离的缠绵之态,这自然要引起女子深深的思念和感伤。诗三章写女子瞻望日月而思夫,活画出一个女子思夫的画面。这是思夫的高潮,又是一个很好的转折:由苦思而转嗔怨。然而夫亦迫不得已而出征,于是便以其夫为名而怨斥统治者。末章虽然有些生硬费解,然而细细品来还是颇有味道的。 这位怀念征夫的女子是如此的思念情深,但是她能悟出使她遭受分离之苦的是那些为报私怨、贪婪的统治者,他们祸国而殃民。所以她在思夫至切而嗔怨时指桑骂槐地斥责统治者。这虽然是弦外之音,但也可以看出这个女子的目光是敏锐的,性格是泼辣的,是一位有胆识的女子。有人说女子的丈夫也是这被斥责的统治者的一员(这种说法也通),那么这个女子也是上层妇女中比较有头脑的。 思念太久便心生怨恨,是人之常情,《诗经》里多有表现。李白写过一首《春思》,也是描写思妇的一曲绝唱“:燕(yān)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本来当丈夫怀归时,思妇应当感到高兴才是,可是她却说“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这也是思念太久的缘故。与夫君别离期间,思妇不知道盼了多少日子,才好不容易盼来征人“怀归”的日子,其中的煎熬与酸楚,说“断肠”恐怕并非夸张。两首诗相隔一千年,但都道出了千古痴心女子思之深、责之切的共同情感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