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43·邶风18·新台

诗经43·邶风18·新台

2022-08-01    04'56''

主播: 雁来花开

69 2

介绍:
诗经第43篇 邶风第18篇 新台 佚名〔先秦〕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新 台 疑难字注音版 新台有泚(cǐ),河水弥(mí)弥。燕婉之求,籧(qú)篨(chú)不鲜(xiǎn) 。 新台有洒(cuǐ),河水浼(měi)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tiǎn)。 鱼网之设,鸿则离(lí)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新台新台真辉煌, 河水一片白茫茫。 本想嫁个如意郎, 碰个丑汉虾蟆样。 新台新台真高敞, 河水一片平荡荡。 本想嫁个如意郎, 碰上个虾蟆没好相。 想得大鱼把网张, 谁知虾蟆进了网。 本想嫁个如意郎, 碰上个虾蟆四不像。 注释: 泚:鲜明的样子。 河水:黄河。瀰瀰:水盛大的样子。 燕婉:安详和顺,多指温柔的美女。 籧篨不鲜xiǎn:暗指嫁给一个丑恶的人。籧篨,患有不能附身之病的人。鲜,好,善。 洒cuǐ:高峻。 浼浼měi:水满而平的样子 殄:通“腆”,善,好。 鸿则离之:获得一个虾蟆。鸿,大雁。离,获得。 戚施:驼背,佝偻。 赏析: 《新台》是卫国民间流传的一篇意味深刻、炙脍人口的讽刺诗。《毛诗序》曰:“《新台》,刺卫宣公也。纳伋(jí)之妻,筑新台于河上而要之。国人恶之,而作是诗也。”这是讽刺卫宣公强娶宣姜的诗。卫宣公为自己的儿子伋从齐国娶来新妇,因见其貌美,便据为己有,并在卫、齐两国交界处筑了新台,以取悦新人。卫国人看不惯宣公的所作所为,便写了这首诗来挖苦他,后世也用新台比喻不正当的翁媳关系。 《新台》实质上揭示了封建道德的虚伪性。统治者要求百姓遵从礼教,自己却寡廉鲜耻;要求百姓规规矩矩,自己却为所欲为。 卫宣公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正是要借着这种现象批判荒淫无度、治国无方的统治者,表达自己愤愤不平的心情。 “新台有泚(cǐ),河水弥弥”和“新台有洒(cuǐ),河水浼浼”是兴语,但兴中有赋:卫宣公垂涎于未婚的儿媳妇,便造了“新台”,以显示他做这件事的合法性。但无论怎样,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越想掩盖不轨的动机,就越是欲盖弥彰。 “燕婉之求,蘧篨不鲜。”可人儿原本遇上了一个好夫婿,谁料到,最终嫁的却是一个糟老头。“燕婉之求,蘧篨不殄。”意义与前一句相近。嫁给一国之君是事实,可是地位再高又有什么用?这两章用反衬和讽刺的手法极言卫宣公不知廉耻的行为,令人不禁为这个女子鸣不平,本来嫁的是儿子,却进了公公的虎口,真是一朵鲜花插在了牛粪上,倒霉至极。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织好了一张渔网准备去捕鱼,到河边做了一番准备之后开始打鱼,哪想到这一网上来没抓到鱼抓到的却是一只蛤蟆,正如貌美如花的新娘本想嫁个美少年,最终却遇到了一个驼背的丑丈夫一样。 全诗的语言从头到尾犀利尖酸,一讽到底。新台是美的,但遮不住卫宣公的丑陋行为。反衬的修辞方法,使文章的讽刺意味更加浓厚深刻,也使得诗句所描写的人物和事件达到美愈美,则丑愈丑的境界。 《新台》以第三者的身份叙述整个事件的全过程,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进行褒贬。人们抱着强烈的讥刺与憎恶之情,反复用蘧篨这种丑陋的动物,来烘托女主人公对婚姻的美好期待和期待落空的悲哀与不幸。对这种强烈落差的反复摹写,体现出诗人对女主人公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