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29·秦风4·蒹葭

诗经129·秦风4·蒹葭

2022-10-02    08'58''

主播: 雁来花开

48 0

介绍:
诗经129 秦风4 ◎蒹葭◎ 佚名 〔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疑难字注音版 佚名 〔先秦〕 蒹葭jiān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sùhuí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yǐ。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大片的芦苇密又繁,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高又陡。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 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 溯游:顺流而涉。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晞(xī):晒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样子。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ì):水边。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 《蒹葭》这首诗是写一个男人痴情苦恋的心理感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河畔的芦苇青郁葱葱,深秋的白露霜凝渐浓。作者以苇草苍苍、白露成霜的清凉景象起笔。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位让我日夜想念的人,就在河水对岸的那一方。主人公是一名青年男子,有位让他一直神不守舍、魂牵梦绕的姑娘,在此秋景寂寂、秋水漫漫的境地里更让他痛苦地思念着她。他仿佛在微风吹拂的秋苇中望见对岸雾气笼罩中的她,心也随之飞到她的近前,缠绕在她身上不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可是道路艰难阻隔又怎赶得上。表面是说青年追寻苦恋的姑娘的路上有艰难障碍追赶不上,但在青年心里,哪里真的是路难追不上,其实是她如水中仙女一样高贵难攀,但他又放不下这颗朝思暮想的心。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我想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宛然就在站立在水中与我相望。青年男子心中设想着从水中游向她的身边,这样也许能够得到她,可他尝试过,就是游不到她的近前。其实,他此时出现了幻想、幻觉,姑娘变成一个浮动的人影,扑朔迷离亦真亦幻,仿佛立在水中央向他招手,也仿佛对他轻蔑一望随之隐去身影。因而他在水边眺望对岸和水中,神魂不安,视觉模糊,出现向她游过去的幻象。他这是爱得太深以致失魂了。青年男人迷恋某人又求之不得时常会有这种失魂落魄的感觉,《蒹葭》即把这种心理感受描写得入木三分。 下面两章较第一章只换少许字词,叠唱的效应加深了诗的意旨,翻译过来就是: 河畔的芦苇青郁葱葱,清晨的露水未干天色朦胧。那位让我日夜想念的人,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寻不停,可是路有艰难阻隔又怎赶得上而去跟从。我想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宛然就站立在水中与我心意相通。 河畔的芦苇更是繁盛,清晨的露水仍在晨色弥蒙。我那苦苦思念的人,就伫立在茫茫的对岸或水中。我想逆流而上去追寻她,可是路有艰难阻隔力不从。我想顺流而下去寻找她,她宛然就站立在水中与我心相通。 全诗反复咏唱“未晞”、“未已”,变换使用“湄”、“跻”、“涘”、“坻”、“右”、“沚”,绘出的是一幅白露横江、雾锁清河的迷蒙图景,描写的是求情难得、如隔深水、水中望月、镜中看花的惘然况味,演现了一种痴迷的情感,使整个诗篇都涂满了迷茫而伤感的色调。 古罗马诗人桓吉尔有一句名诗:“望对岸而伸手向往。”被后人理解为追求情人而不得才隔水伸手向往,仍是求之难得。德国古民歌描写追求女子不得也多称被深水阻隔。正所谓“隔河而笑,相去三步,如阻沧海”(但丁《神曲》)。人类恋爱的情感以及求之不得的失恋感受大概是相通的,不然古欧洲与古中国为何都以隔水向往来描述苦恋苦求的感受? 这首诗用水、芦苇、霜、露等自然事物烘托出一种清凉、朦胧的意境。秋晨淡雾,烟笼寒水,露凝霜结,烟水缥缈中一位少女隐现迷离,仿佛真的存在,又仿佛只是虚影。女人柔如水,诗中的水象征了女性的柔与美,但寒水是否又象征这女性的孤高难求将主人公苦苦折磨。女子一会儿在水边,一会儿在洲上,一会儿在水中,如魅影,如游仙,飘忽不定,牵人肠肚。再配以蒹葭、白露、秋浦,越发显得难以捉摸,变得神秘、眩惑、难舍,甚至令人痴狂。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句诗,不但把主人公折磨欲狂,也让多情的世人展开无限联想。“在水一方”,烟水笼罩的隔岸或水中,一定是那淡雅如水的美姿娇容,令人魂牵梦绕。怪不得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吟唱会让人进入一种幻美境界,这恐怕就是《蒹葭》为我们营造的一种女人和水组合而成的朦胧美效应。 那么那位“伊人”一定是位女性吗?不是的,那个人是没有性别、没有年龄、没有美丑的,后来在汉语里出现了一个成语“蒹葭伊人”,它的意思是一心思慕、追寻,而不得会面的人。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思慕的程度,也正是这首诗的魅力和内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