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常识】《虚极静笃》

【国学常识】《虚极静笃》

2016-04-17    04'49''

主播: 冯河

94 5

介绍:
【弘揚國學愛心接力】 【每天學點國學常識】 (2016年4月17日) ﹢﹢﹢﹢﹢﹢﹢﹢﹢ 【虛極靜笃】 文摘 / 雲淡風輕 ■出自老子《道德經》:"致虛極,守靜笃"。大意是:“虛”和“靜”都是人的心境,本來是空明甯靜的狀態,但由于外界的幹擾、誘惑,人的私欲開始活動,因此心靈蔽塞不安,所以必須注意"致虛"和"守靜",以期恢複心靈的清明。極、笃,意爲極度、堅定; ﹢﹢﹢﹢﹢﹢﹢﹢﹢   ■世間萬物的生命,都是由無到有,由有再到無,最後總會回複到根源。根源都是虛靜的,虛靜是生命的本質,是自然的常道。道教認爲:“致虛者,天之道也;守靜者,地之道也;天之道若不致虛,以至于達到至極,則萬物之氣質不實,地之道若不守靜,以至于至笃至實,則萬物的生機便不會發生”。所以說,虛是造化萬物的樞紐,靜是決定萬物品類質地層次的根蒂,萬物造化都離不開虛靜之妙; ﹢﹢﹢﹢﹢﹢﹢﹢﹢   ■天有天根,物有物蒂,人有本源,天下沒有無根之事物。萬物之根在何處?萬物都是由動而生,由靜而歸根,雖生生不已,但卻終而無不歸其本,如樹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終而落葉歸根。惟有收心歸靜,凝神于虛,才可以壹真在抱,與天地爲壹體,與萬物爲壹身; ﹢﹢﹢﹢﹢﹢﹢﹢﹢   ■也有人認爲,“虛”就如佛家所說的“空”,虛而至虛曰“極”,“致虛極”就是要做到空到極點,沒有壹絲雜念與汙染,空明壹片。寂然不動曰“靜”,靜而至靜曰“笃”,“守靜笃”講的是修定功夫,要壹心不亂、專壹不二地“守”住那顆心; ﹢﹢﹢﹢﹢﹢﹢﹢﹢   ■道教注重性命雙修,在道教巨著《道藏》中,有關修道的方法、境界、層次,以及各宗各派、各門各法等,共有八千卷之多,就其根本點而言,都是爲了壹個歸根的目的,仍然離不開老子所講的六個字:“致虛極,守靜笃”; ﹢﹢﹢﹢﹢﹢﹢﹢﹢   ■“致虛極,守靜笃”不僅僅是道教的修煉方式,明末醫家李中梓在《內經知要》中說:“不根于虛靜者,即是邪術;不歸于易簡者,即是旁門”,人事與醫理豈非同壹哉? ﹢﹢﹢﹢﹢﹢﹢﹢﹢   【中華微國學】 【天心高鑒志在聖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