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珍妃井旁的非常院落 | 投稿:月意

【夜读】珍妃井旁的非常院落 | 投稿:月意

2015-06-03    05'33''

主播: FM1604421

11496 482

介绍:
故宫博物院的东北角,在重重宫殿高墙的包围里,有一座精巧别致的几间连房。漫步过雄伟的“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又艳羡过“珍宝馆”中琳琅满目的皇家珍藏,游客对这座建筑的印象,最多是“珍妃井旁边的小屋”。在重新评估以前,别说游客,就连故宫的工作人员也没有发现它的价值,只是把这里作为普通仓库使用。 1994年,在准备对这座仓库的屋顶进行例行修补时,细心的工作人员看到这小房子的顶棚好像很有名堂!对于这里有画这件事情,大家是早就知道的,但是以前只当成普通的壁画而已,并不在意。没料到仓库的整个顶棚上画满了美丽的藤萝花,枝叶招展、栩栩如生。闻讯赶来的专家证实了大家的猜测,这不是普通的壁画,而是盛清时代风行于皇宫的西洋风格通景画,这座漏雨的库房也不是平常的小房子,它正是乾隆倾注一生心血、寄托晚年向往而专门修建的养老休闲之所——倦勤斋。 乾隆皇帝继承皇位之初就曾表示,如果在位60年,就会将皇位“内禅”给儿子。为此,在1771至1776年的5年间,皇宫的东北角大兴土木,在原宁寿宫的基础上修建了一座太上皇宫殿——宁寿全宫。 宁寿宫完成后,其前半部为太上皇临御之所,后半部则由西向东并列着花园、寝宫和畅春园大戏台。因花园的建造、完成都在乾隆年间,人们习惯称之为“乾隆花园”。倦勤斋就坐落在乾隆花园的西北端。 倦勤斋的内装修经过了特别精心的设计制作。乾隆花园的修建年代正值清代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阶段。在皇家的建筑需要上不惜人力物力。从设计、绘图到烫制小样,全部经过御览、钦定、“照样准做”等一系列过程。此时的乾隆皇帝醉心于苏杭秀丽风光,倦勤斋内的细部设计均由宫内量准尺寸“定身打造”,发样交江南地方督办,然后运至北京组装。有些江南物产不适宜北京的干燥气候,如“竹制”装修在北方常常会离缝走样、脱落爆裂。于是在倦勤斋室内营造的自然园景中,凡需要斑竹原材的部分全部采用木雕及髹漆斑竹花纹的方法。工匠们不厌其烦地逐一绘出了满庭“斑竹”,以求传达江南风情,博得龙颜欢悦。 倦勤斋建成后,乾隆非常喜欢这座“文斋”,经常驾临这里。他念念不忘内禅的愿望,掐指计算“颐养”的时间,盼望能早点抛开政务,享受书香与闲情。他还将宫内的宋元书籍和自己的得意诗作经常不断地送到这里,使之成为“敢与重华拟比肩”的书房和珍玩室。 乾隆四十四年,他在诗中盼望着退位后的美景;“设果愿能符,洵为福出群。春秋剩八度,年近一年欣”,乾隆五十二年,他继续着美好的憧憬;但当真正授玺让位的时刻来临,弘历却没有放下对权力的贪恋。乾隆爷训政当起了太上皇,退位成了泡影,“倦勤”的初愿很讽刺地没有实现。存放这里的书籍珍玩,也和小戏台与藤萝画一样,每年只能等到正月的一天,才可以等到皇帝来此小坐,或观赏把玩,或吟咏嗟叹。 (文章出自:中华遗产 2008年第05期作者:贝济 稿件整理:喵小喵) 关注新浪微博 @中华遗产杂志 了解更多内容。 喵=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