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杭州:翻版汴梁的华丽生活(一) | 投稿:卿十一

【夜读】杭州:翻版汴梁的华丽生活(一) | 投稿:卿十一

2015-06-24    05'09''

主播: FM1604421

4954 458

介绍:
开封和杭州,一个是北宋首都,一个是南宋都城。没有前者的毁灭,就没有后者的新生。八百七十年前,因为宋都的旷世大南迁,杭州地位不仅由此得到提升,城市也被全面换血。江南湿润的空间里,弥漫着北方的粗犷与豪放。溯根寻源,“人间天堂”杭州,其实是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南宋词人林升痛惜王朝的偏安之慨,不禁让我们要追问一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问题:曾经的吴越之都杭州,在千年前那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中,是否可能真的被北宋都城汴梁的 “南渡之潮” 完全改变?江南杭州,竟浸透着开封的点点滴滴? 临安,南渡人的归航灯塔。 李唐,河阳三城人,自幼饱读诗书酷爱绘画,赴东京汴梁参加皇家画院考试,试题是《竹锁桥边卖酒家》。应试者绞尽脑汁在“酒家”上做文章,惟有李唐在画中没有刻意表现酒家,只在桥头竹林外挂一酒帘,将一个“锁”字表达得淋漓尽致。成为魁首。 但宁静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北宋遭到了灭顶之灾,李唐也未能幸免。后一心投奔高宗的李唐来到了临安,以街头卖画为生,后来李唐一封投名帖上报朝廷,皇帝闻奏立即诏李唐复入画院,奉为待诏,并赐金带。此时的李唐已是八十岁左右的老人了。 高宗器重李唐,但是时代毕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李唐自己也觉得再难回到过去。他时常望着自己在北方所画的《万壑松风图》深深叹息。李唐感觉自己胸中再无丘壑,也没有精心布局的大手笔,只能画《清溪渔隐图》这样充满隐逸、简略味道的作品了。 这不是李唐个人的命运,而是一个时代的写照。 高宗赵构在军事上不思收复失地,遭后人批评,但在文化教育上他却颇多建树。高宗扶持文教事业的政策吸引了大量文人墨客云集临安。故而“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就像二战时,知识分子纷纷逃亡美国从而振兴了美国的文化和科技事业一样,“靖康之难”发生后,大量涌入临安的知识分子,使得这座城市成为了中国新的文化中心。南宋一百五十余年间,最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都曾在这里安家落户。 南宋赵异在《朝野类要》中提及当时有这样一种称呼——“归正人”。何为“归正人”?中原沦 陷以后,当时随同宗室南渡的北方士人众多,但是像李唐那样在沦陷区辗转逗留过的也很多,他们在南宋基本定鼎后逃归南宋,于是被称为“归正人”或者“归明人”。除了官宦、文人、国家工匠,归正人中还有大量的军士和普通百姓,他们到达的临安,已经是一座南人北人混杂的当时世界上最大、最奇特的一座城市…… 文章来自中华遗产杂志2008年第10期,作者:汪圣锋,整稿:僵尸古微寒。 关注新浪微博 @中华遗产杂志 了解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