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皇家的口福(下) | 投稿:胡萝卜

【夜读】皇家的口福(下) | 投稿:胡萝卜

2015-11-15    07'11''

主播: FM1604421

37751 382

介绍:
皇家的口福(二) 贵为君王,也食人间烟火,因而紫禁城内布有众多御膳房,御膳房延请天下大厨,打造花样百出的珍馐美馔。但御膳是否真值得朝圣,在数不清的讲究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清宫各帝不仅丰俭不一,口味爱好也不尽相同。有的能揣摩出时事的印记,有的却只让人对其个性莞尔。 美食未必是佳宴 宴席上的防毒,实在是皇家必做的功课,除了使用试毒牌之外,遣人尝膳也是最日常进膳的程序之一。 无论是电视剧也好,小说也罢,我们得窥宫廷生活时,都会有种感觉——皇帝用饭通常都是独角戏,绝没有阖家同堂的其乐融融。 今天看来,这不算健康的饮食习惯,独食常导致食欲不振。皇帝的苦衷是什么?有人将这一陋习的产生追溯到春秋时代。一次,楚国向刚刚即位的郑灵公进献了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作羹,并与诸大夫共食,未被邀请的公子宋突然闯上殿来,他看到盛放着大鼋的汤鼎,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而后冷笑着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却不想反被咬牙切齿的公子宋先下手为强,砍了头去。就此留下“染指于鼎”的成语,也留下了一场郑国的灾乱之祸。 自此之后,各朝的皇帝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避免与众人同食,或许就是避免宴无好宴,让口腹之欲混同非分的利益之争。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皇家人口实在太多,既相聚不易,也有相处不易之人,日常分餐而食也是明智之选。 除了进餐的不团圆,不自在,御膳其实还有一些不佳之处。 和我们一日三餐不同,清帝的正餐时间只有两顿:早膳、晚膳。时间大致固定,但实际就餐时间无法确定,都要看忙碌程度。比如雍正勤于政务,常常废寝忘食,养心殿御膳房就是因此开设的。表面上排场,其实却影响了口味。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讲:“物味取鲜,全在起锅时,及锋而试。略为停顿,便如霉过衣裳,虽锦绣绮罗,亦晦闷而旧气可憎矣。”——食物总是刚做好的口感最好,而这一点御膳房却是最难保证的。御膳房虽然准备的是热的饭餐,但是帝王随时传唤,总也措手不及。 如果皇上勤于政务,延迟用膳,那菜品热了再热,热完又热,多好吃的饭菜也有些不新鲜了吧。 败“国”之猫腻 寻常人家浪费可称败家,那皇家的浪费实在就是败“国”了。而紫禁城御膳房里的所作所为,真把国家败得不轻。 王仁安口述过,如果皇上临时下旨增加炮羊肉一菜,光禄寺要通知进呈多少只?答案是300!而御膳房最多只用3小只羊而已。那么其余的哪儿去了?原来是按照八折的价钱折成银子,“大家分肥耳。”评选宫廷中“油水最多”的地方,御膳房必定榜上有名。 更大的黑洞出在御膳房的采买上。即便赐给臣子、宫女,太监或者厨役们仍有广阔的“油水”空间。 据说地安门外卖各种宫廷“剩膳”的极多,老百姓花几文钱也可买回一包折箩菜。 御膳房如此离谱,帝王基本是不知情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次乾隆问早朝的大臣汤文瑞说:“你这么早赶来,吃过点心了吗?”汤文瑞答:“臣家里比较贫穷,每天的早餐只有四个鸡蛋。”乾隆大吃一惊:“一个鸡蛋需要十两银子,四个就是四十两,你如此花费怎能称得上穷呢?”汤文瑞知道,这都是内务府的太监为了中饱私囊故意将几文钱一个的鸡蛋抬高到十两一个,又不敢揭发,只能说“臣的鸡蛋都是一些残破劣质的,每个不过几文钱,哪里能和宫里的相提并论呢?” 清代的宫廷规矩不可谓不严,但内务府当差的人,赚皇帝的钱从不心慈手软,宫外机构根本无权过问这种贪腐,只有皇宫的家法管辖得到他们,却又无人来管。 御膳房,在紫禁城里是不起眼的房子,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砖脊兽,但御膳房又是紫禁城里最销金的所在,维系着皇家的身体、皇家的颜面,说不清和道不明的喜怒哀乐。 故宫可以复原一个建筑上的紫禁城,却再难展示一个真正的“御膳房”给观众了吧。 中华遗产杂志 2015年09月 撰文/陈辛 稿件整理:阿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