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2-4-仁要适度-王鸣盛劝诫醉汉

仁-2-4-仁要适度-王鸣盛劝诫醉汉

2015-07-04    04'18''

主播: 中华少年国学院

37 0

介绍:
【故事】 清朝乾隆年间的内阁学士王鸣盛为人非常宽和。他在家闲居时,有一天,一个人喝醉了酒,到王鸣盛的家门口破口大骂。守门人费了很大劲将醉汉制止住。 第二天,这个人酒醒了,他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非常后怕。要知道,内阁学士是很大的官员,根本不是一个普通百姓能惹得起的。如果王鸣盛愿意的话,只要打一个招呼,就可以把他抓来治罪,因为他无缘无故地跑到对方门口大骂,根本就不占理。他越想越害怕,不知道该怎幺办好。他的母亲看见他神态不对,就问他发生了什幺事。他把自己喝醉酒,跑到内阁学士王鸣盛的家门口发酒疯骂人的事情说了。母亲听后,急忙拉着他到王鸣盛家中请罪,王鸣盛根本没当回事,笑着说:“昨天你是喝醉了,我不怪你,只是以后别再喝醉酒乱骂别人,否则早晚会遇到灾祸的。” 这个人回去后,从此戒酒终身,再也没有惹出过什么麻烦. 【举一反三】 据说明代的宰相吕文懿告老还乡之后,有一个人喝醉酒后跑去骂他。吕文懿没有跟他计较。过了一年,这个人犯了重罪,被判死刑。吕文懿后悔当时没责备他,说: “如果我训他一顿的话,他可能就会有所收敛了。” 吕文懿看起来“仁爱”的举动,反而纵容了恶行。难道仁爱的行动就是迁就恶行吗?不,仁并不是迁就恶,恰恰相反,仁者是痛恨恶的,大公无私的仁者会表现出对恶的痛恨与责备,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给恶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能使恶行不会传染开来。 王鸣盛虽然宽大,但他并没有容忍恶行,因此他没有阻止守门人制止醉酒的人,也告诫醉酒的人不可再犯了,由此达到了让对方改过自新的目的。 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我们的仁爱要适度,既不能因为过于“仁爱”而产生溺爱,以致纵容恶行,也不能因为冷漠而不能表现出对好人的喜爱和对坏人的痛恨,这都是不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