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3-1-仁要克己-陈仲子取水

仁-3-1-仁要克己-陈仲子取水

2015-07-04    04'05''

主播: 中华少年国学院

21 0

介绍:
【故事】 陈仲子是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思想家、隐士。陈仲子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他反对骄奢淫逸,提倡廉洁自律。他的学说自成一家之言,因为他住在於陵,他的学说被称为“於陵学派”。 陈仲子十分严格地要求自己克己修身。有一年大旱,人们喝水都成了问题,都要去很远的地方找水喝。陈仲子一大早起来,背着瓦罐到离家十里之外的地方去取水。泉池里的水本来就不多,陈仲子舀满一罐水之后,泉池里的水就几乎没有了。这时陆续来了一些取水的人,他们看到水几乎没有了,都长吁短叹,抱怨自己来得太晚。陈仲予见此情景,感到十分惭愧。他一边责怪自己为什幺要跑在大家前头来抢水,一边赶快叫住要空手而返的乡民,将自己的水全部分给了他们,自己一滴也不留。分完水后,他干脆连罐子也摔碎了。后来,他好几天也不喝一口水,以此惩罚自己抢在大家前头舀了水。 【举一反三】 克己复礼包含两点要求,第一,在内心的思想意念上,要制服自己的私欲;第二,在外在言行上,要符合礼节。但要做到这两点,具体要从哪里开始?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克己复礼就是通过身体的视、听、言、行体现出来的。我们都知道身体是心灵表达的工具,身体如何运作,全靠心灵调动。制服私欲就是虽然有私欲但被制服了,因而没有在身体上表现出来,这样,自然能使身体表现出“礼”来。 陈仲子的私欲表现在将本来不多的水几乎全取完了,而没有顾及他人的需要,这是不符合仁道的。在听到同来取水的乡民抱怨时,他认识到自己的自私,于是将打来的水分给乡民,并摔掉罐子,几天都不喝水,以此警戒自己一定要防备私欲,准备好时刻制服私欲,不让私欲有可乘之机。他这种克己复札的做法,值得我们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