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剑雄教授讲述1978年考研经历

葛剑雄教授讲述1978年考研经历

2017-07-05    06'39''

主播: 我的历史

4276 206

介绍:
高考让我对社会起的作用比原来多得多 采访 柳理 我应该讲是1978年恢复高考的直接的受益者,因为我高中毕业以后,当时因为肺病,没有资格参加高考,但是倒可以工作。所以我毕业以后经过一年的师资培训,就做中学教师了。那么等到恢复高考,我一直梦寐以求的就是要进大学,所以我就去报名,但是一报名,很不幸,说年龄过了几个月,因为那个时候高考招生是30周岁,那标准就是你不满30周岁还有资格,我呢已经过了几个月了。 31岁了。正在失望,大概不到半年吧,研究生开始招生了。研究生那个时候为了快出人才,不拘一格,怎么不拘一格呢?就是不讲学历,所以我高中毕业,甚至我后来有的同学只有小学文凭,也进了。还有年龄上面是到40周岁,实际上我有些同学40都不止了,当时都可以过来。我就抱着试一试的这种愿望,就去试,也成功了,后来就进了复旦大学,当时的历史学研究生,师从我后来的老师谭其骧教授。 所以我觉得这个真的是改变了我的人生,如果没有这个,当然我还是愿意在原来本职岗位上为人民服务的,我也已经被评为上海市的教育战线的先进工作者,我也可以做到,但是我觉得我就不会再有从事学术研究这样的机会。那我相信这样对我本人,我自己我觉得,得到满足。另外,我相信我对这个社会起的作用也要比原来要多得多。 因为我当时的家庭出身叫“其他劳动人民”,还不是剥削阶级,但也不是产业工人,这个影响还不是很大。但是高考的时候,在这时候,特别是研究生来招生,把很多东西也破掉了,主要就看本人表现了,这个也是个很大的进步。所以我觉得这个高考的恢复,这是我们国家拨乱反正,消除文化革命的恶劣的影响,恢复到正常的教育,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 选择历史地理专业有一定偶然性 我选择历史地理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当时我长期你看高中毕业就在中学教书,我其实对大学、对学问不怎么了解的,我都是凭个人兴趣爱好。我原来的目标,我在高中定的是要进北大,进北大的古典文献的专业,因为我特别爱好古典文学,我事实上偏文学,也带一点史。那么到后来自学就不分了,能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 当时考研究生的时候,有两个因素制约了我,一个就那个时候是文化革命刚结束,我们对文化革命中间那些残酷的斗争还心有余悸,那个时候想到思想、哲学、政治这些都太危险,不要学,那么学什么呢?历史比较好,相对讲,我想研究历史这个工作不至于受到现实太多影响,所以就往历史方面选。 第二个,那个时候刚结婚,还没孩子,那么成家了以后,你要招到北京去恐怕也麻烦,所以只能在上海选。那么这样,我就看看其他近现代史,我说这个跟政治太关系密切,那么往古代,古代里面有什么思想,这思想也麻烦,我一看,看到我的老师招的历史地理,我当时其实不懂什么叫历史,我总觉得历史我也欢喜,地理我也欢喜,这个课好,我就选了这个课。那么后来入学以后才明白,历史地理不是历史加上地理,而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好在这个本身我也欢喜的,所以基本上是偶然的。 但为什么又说并不完全偶然呢?我1958年的时候,曾经在上海南京路,那里当时专门有介绍上海的先进模范、英模人物,我曾经看到我的老师的照片。当时因为我开始不认识这个“骧”字,马字旁一个襄阳的襄,谭其骧,印象很深,他的照片在里面,因为当时他是叫全国文教的群英会评一个,也是劳模。这个我印象很深。 后来我又看到有的老师跟我介绍,这个老先生不得了,那个中国历史地图,那还是内部发行,就是他编的,我一看这么复杂,是他,那么对他有印象。等到我1977年当了上海市的人大代表,当时要选举全国人大代表,名单里有他,我还投了一票,选他去。那么这样一来,一看,这个导师有他,那么就报了他,所以这里面主要是偶然,但是如果多少有点因缘的话,就前面的确我对谭先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印象,很崇拜他。 本文节选自凤凰网国学频道主编柳理采访整理的《葛剑雄:阶层固化的问题不是高考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