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王安石

《登飞来峰》王安石

2016-09-13    07'32''

主播: 柳醉春烟

320 4

介绍:
登飞来峰(1)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世称王荆公,也称王文公。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的诗歌创作受杜甫、韩愈影响很大,内容多反映人民疾苦和社会问题,表现形式多用散体句法,好发议论,造语用字精当遒劲。他的散文风格雄健,崎岖峭拔,说理透彻,语言精练,具有较强的概括性与逻辑力量,对巩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起了积极作用。王安石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老子注》等文集。 飞来山上千寻(2)塔, 闻说鸡鸣(3)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4)身在最高层。 [重点释析] (1)本诗选自《临川先生文集》。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今山东诸城)飞来。 (2)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3)鸡鸣:清晨鸡鸣时分。 (4)缘:因为。 [译文] 我登上飞来峰的高塔,听说鸡鸣时登上飞来峰能见到日出的奇景。我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因为我站在山峰的最高处。 [赏析] 这首古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深刻地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 、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作者的理想、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的心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的名句“不畏浮云遮望眼”用了典故。西汉人曾用浮云遮蔽日月比喻奸佞小人在皇帝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是因为我站得最高。全诗借景抒情,表现了作者变革现实的雄心壮志,感情奔放,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