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德为本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修德为本

2022-07-26    07'21''

主播: 高尚品德工作室

17 0

介绍: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德为本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sì),世世不辍(chuò)。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会动摇,善于抱守的不会滑脱,子孙秉承此道祭祀,世世代代不会断绝。将德修于身,功德就纯真;将德修于家,功德就宽余;将德修于乡,功德就增长;将德修于邦,功德就丰足;将德修于天下,功德就普照。所以反省自身可以了解别人,观察自家可以了解他家,观察一乡可以了解他乡,观察一国可以了解其他国,观察天下可以了解整个天下。我怎么知道天下呢?用的就是这方法。 悟道心得: 一、修炼就是一种不断地自我超越,从立身处世的根基在身心合一开始,然后向着高层次的天人合一进发,最终到达与大道合一的境界,这就是修道的路径图。 二、修炼的秘籍是:与您所在的系统达到一致,感悟到个体与整体的统一。即:修之于家,有家人合一的感觉;修之于乡,有乡人合一的感觉;修之于邦,有邦人合一的感觉;修之于天下,有天人合一的感觉——这种感觉是在做人做事中不断涌现训练出来的。 三、人生的平安要在“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的各个层面的实践中修“和”。“和”的原则是“内修品质,外修功德”。人生功德就在维护“身、家、乡、邦、天下”各个系统稳定有序的担当里面。 四、修德才能承载生命的巨大恩典,人的德行若跟自己的地位不相称,就是在折自己的福。做人的真相就是要为他人带来利益;做事业的真相就是要为别人、为国家、为世界带来利益!这样的人未来会成为引领他人的人,这种精神会带来很多回报! 五、观身、观家、观国的人心是对比而视、开放而视、静默而视,是让整个空间成为“善抱者”生长的环境。给人亮化品质的天地,比给他什么都重要! 六、老想改变对方,往往会引发争执。如果更多的不是改变对方,而是接受对方,这就是包容。不要轻视、忽视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轻视、忽视任何一个可以助人的机会——每一个机会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 七、养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做好父母的本分——我们内在没有冲突、恐惧、焦虑,是个和谐的整体,这样的话,无论我们做什么,对孩子来说都是完美的,也会得到孩子忠实地回应,这样就会对孩子创造奇迹。 八、伴侣关系发生不和谐有无数原因。试图通过改变伴侣去打开幸福之门,只是幻想;当我们如实接纳自己的伴侣时,所有的转化及爱的开始都将自动发生。若要婚姻关系走得越久越幸福,心灵层面上门当户对的修炼就越重要。 九、很多人的成功只是一时的成功,他们建立的事业很容易被拔除,他们的信念很容易滑脱,甚至于半途而废。真正的成功秘诀是:建道德于天下,让自己身心合一、内外合一、天人合一;能够让周围的人心悦诚服,成为大家的需要,也能够使天下人心悦诚服,这样才可以不被拔除。 十、肉体有生命,家庭有生命,企业有生命,国家有生命,土地有生命。《道德经》是一本生命的使用手册。“道”与“德”是生命的主从关系,即使是大德也须依从于道;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德”一词,涵盖了“形上”和“形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它们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形上的“道”主宰、生成形下的“德”;同时,无形的道需要通过德才能得以显现。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演绎,所以发生问题时首先要到内在世界找到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