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幼妈妈故事屋🍀003-节气之《过冬至》

🍀七幼妈妈故事屋🍀003-节气之《过冬至》

2020-11-06    05'11''

主播: 七幼妈妈故事屋

621 6

介绍:
冬至饺子像小船,一排一排连起来,游啊游!游啊游!放在水中漂起来。冬至一般在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的节气,也是民间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交冬、亚岁等。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白天逐渐变长,夜晚逐渐变短,所以有“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的说法。今天七幼妈妈故事屋带给大家的是一个让人感受到温暖和爱、同时也能让孩子自然而然地了解到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的故事,名字叫《过冬至》。今天是冬至节,刚到傍晚,爷爷就拉着小艳阳去吃“饺子侯”家的饺子。爷爷说,那才是他记忆中的味儿。“晴冬至烂年边,雨冬至晴过年”。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爷爷一路唠叨着农谚。“冬至月初,石板冰酥,冬至月中,赤裸过冬,冬至月底,卖牛买被”。爷爷捋捋胡子,越说越起劲儿。“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呢?”艳阳问。传说,当年东汉“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在大雪纷飞的路上,看到来百姓受冷挨饿,不少人的耳朵冻烂了,便让弟子搭起医棚,在冬至这天分发“娇耳”。分给来求药的每人两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以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耳朵上的冻伤就慢慢好了。所以,冬至吃饺子,既是不忘圣医张仲景熬制“祛寒娇耳汤”之恩,也是为了驱寒。爷孙俩说着故事,吃着饺子,浑身暖洋洋的,回到家里,爷爷又回忆到绍兴老家“冬酿酒”的习俗,在冬至前用冬水酿的酒容易储藏不会变质,而且香气扑鼻。说着说着,爷爷打起盹儿来“困觉要困冬至夜,可保全年好梦呵”第二天早上,冬至刚过,在这阳气上升的时节,艳阳和爷爷吟唱着“九九消寒图”,涂染着傲雪的梅花与象征春意的垂柳,白天一天长一天,喜悦也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小朋友们,听完了小艳阳家过冬至的故事,你知道冬至为什么要吃饺子了吗?你知道冬至这天白天和夜晚发生了什么变化吗?其实啊,在我们生活的上海也有一些关于冬至的习俗,比如吃汤圆,古人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圆,大家在家宴上尝新酿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圆子,然后用肉块垒于盘中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