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国(3)唐朝

诗意中国(3)唐朝

2015-12-14    12'50''

主播: 倾听与表达

920 16

介绍:
诗意中国(3) 唐朝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唐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诗歌从涓涓细流汇成了滔滔大河。如果说以前它还只是文人雅士的孤芳自赏,那么现在,它已成了普罗大众的交响合奏。自此,谈到诗歌,就不得不与一个朝代挂上钩,以至演化成一个新名词: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四川人陈子昂雄浑高古的《登幽州台歌》如彗星破空而过,留下长长的尾翼让人仰望。 英姿勃勃的王勃来了,“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饮中八仙”之贺知章来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吴中四士”的张若虚来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还有那借古讽今、慷慨苍凉的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那奇崛幽峭,瑰丽虚幻的李贺:“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秦王骑虎游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 羲和敲日玻璃声, 劫灰飞尽古今平” 。 作为一个群体,唐朝的边塞诗人用他们雄奇的文笔为世人留下了风格特异的壮丽诗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气势磅礴,气象宏大。“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漫天皆白,壮阔奇丽。“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战争的紧张激烈如在眼前。 青年白居易曾经因为自己的名字而被人嘲笑:“长安居,大不易。”言外之意,白白的居住更不容易了。不知是否一千多年前的长安也如今日城市的房价疯长?不过,很快,嘲笑之声消失,代之以敬佩之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如清风拂面,还带着泥土的芳香。在他的积极实践和推动下, “新乐府”也成为一场影响深远的诗歌运动。 在唐代诗歌熠熠生辉的灿烂星空中,李白、杜甫的横空出世让整个天宇为之一亮。唐诗也步入了其盛世年华。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杜甫之诗,既是对李白生平的感慨,也是自己坎坷经历的写照。对于诗中圣手和诗坛谪仙的二人来说,写诗并非他们的主要理想。与中国普遍的知识分子一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是他们的主要追求。“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的杜甫如此。 “如逢渭川猎,犹可帝王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俊秀飘逸,想象瑰奇的李白也是如此。只是,命运不济,杜甫终身都在颠沛流离。“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纵然如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境可哀,其情可敬。而李白虽能得获天恩,其咄咄逼人的才气和狂放不羁的个性却让他招致谤议。让杨国忠磨墨,高力士脱靴虽传为佳话,更犯了官场大忌。最后不得不痛吟:“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不过,幸好他们的政治才华没有被充分利用,否则,也许中国的官场上多了两个平庸官吏,诗坛上却少了两颗璀璨夺目的巨星。 为了让盛唐华章结尾不至于太突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杜牧共同演绎了一段华美的乐章。“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意阑珊,夕阳西下,火红的枫叶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历史变迁,人世沧桑,悲欢离合,一声叹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人生如梦,往事如烟,凄清迷离,无限伤感。“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镂心刻骨,缠绵悱恻。唐朝诗歌大合唱也到此余音寥寥,绕梁三日不绝耳! 改朝换代中,更多的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血流漂杵。残酷的现实麻木着人们的心灵,敏感的诗人自然不容于世,奔泻的诗意遂冰封在阴暗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