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 第五天 五遍行之作意

第六周 第五天 五遍行之作意

2022-09-12    05'15''

主播: 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137 2

介绍:
欢迎关注V公众号『知了梦心理工作坊』 我们意识的作意功能,借假修真。再比如,我们不用进入冥想状态,直接就是当下,让你想起妈妈或是爸爸的样子,是不是很容易脑海中就能闪现他们的音容笑貌? 你说爸爸妈妈在你脑海中的画面,是真的?还是假的?当爸爸妈妈的样子在脑海中出现的时候,你这一刻的感受是真的?还是假的? 所以,很多修行的观想法门,都是作意的功能。比如观明点,比如内观,难道我们身体里真有一个明点或是什么字符吗? 我们轻轻的作意,比如想起爸爸妈妈的样子,很容易,但如果你重重的去观,拿眼睛用力的去看,脑海里的画面又马上烟消云散,抓不住了。 这就是那股熏腊肉的熏烟,你说熏烟有吧,确实有,我们也看得到,但你能用力去抓住这股烟或是把烟关在腊肉上,固定在那里不动吗? 作意的功效或是成效如何,外人无法知道,只有自知。就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中所言,“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只有等到一切时机火候都到了,腊肉慢慢熏习的越来越入色入味了,我们才知道作意的效果有了。 还有心理催眠,也类似冥想的作意功效。 甚至有些所谓的“洗脑”,都是利用了这个作意的功效。 这就是作意的真假,有无。 那作意我们知道,一开始只是在意识脑海中,把一些我们描述的画面呈现出来,似乎和想像或联想,甚至是幻想没啥大区别。那怎么就借假修成真了呢? 在现实世界中,把幻想当作真的案例就是,那些精神失常的,他们分不清真实和幻想,他们不用修,就已经到了真假不分的地步,难道说这些人才是修行得道之人?或是修行得道的最后就是不辩真假? 当然不是,作意,后面还跟着触、受、想、思,就比如我们脑海里出现爸爸妈妈的样子,瞬间会有暖流涌上心头,或是思念之情溢满全身,那是因为我们和父母有真实的接触、感受、我们对他们有真切的想思。 所以,作意能否成真,关键在于有无体验,有无真实真切的体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