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气为人身之精华,此精华乃由食 入体中之髙单位营养所化生出的,故人之精神靠气之足,人之形体靠阴之津液维持。过 食厚味之物,人体无法完全代谢消化,形体乃变。气不足则人之精神精力必因而受损, 人体摄取食物之精华乃化生为气,气之清浊又受味之厚重影响,味厚则气必伤。人体代 谢出的浊物,必须完全离开身体自下道而出,阳气之尽头必在上窍气满而出。食物之味 重者为阴,较淡者为阴中之阳,食物营养高的为阳,营养差的为阳中之阴,味食过厚重 则生泄下,清淡的则易消化为身体所受用。阳气过于清薄则易离开身体,过于厚重则引 起发热,人体内之阳火过盛必造成气衰,阳火之气较少则气必强盛,故太过的火也就是 太干燥,津液必不足必反蚀气,所以此时必食助气之物使之火降,火过盛则气易散,火小 气乃生。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 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 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丿胜则干,寒 胜则浮,湿胜则濡写。 气味中属辛辣、味甘的易于发散,此为阳,而味酸、苦重的属满泄为阴。体内一旦 阴过盛则阳必病,阳过盛则阴必病。阳过盛生热,阴过盛则生寒。寒重至极则反生热, 热重至极反生寒象。寒盛则外形损伤,热盛则人精气散而易伤。一旦气受损,通行无力, 则生病痛;形受损,则浊物堆积而生肿病。因此,如病人先产生痛,后生肿胀者,为气 伤而使形伤。如先生肿而后生痛者,乃属形受伤再影响到气之行。自然界之五气为风、 热、燥、寒、湿亦复如此。风强大则万物动,热太过则生肿胀膨满,过于燥则必干,寒 冷太过则必浮于表面如冰雪,湿太盛则必流动而泄走。
上一期: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下一期: 金匮真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