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学第十一期语音

广播电视学第十一期语音

2016-12-03    08'09''

主播: 心传考研

111 15

介绍:
电视传播的语言符号系统、特性及其构成P273 电视语言的视觉性子系统: ①造型语言 (形体、表情、着饰、色彩、空间、图表、特技) ②文字语言(画面文字、屏幕文字) 电视语言的听觉性子系统: ①形象的音响语言(音响和音乐) ②抽象的音响语言(画内语言和画外语言) 一、屏幕文字在电视传播中的作用P277: ①加强节目的记忆深度 ②保持节目的完整性 ③易于受众理解和接受 二、电视音响的作用: ①音响能渲染气氛、点染画面,使电视节目更具真情实感; ②音响可以突破画面的限制,扩大信息的总量; ③音响可以在时间上形成一种自然的联系,使画面之间的衔接流畅、自然。 三、电视音乐 作用:画面语言可以具体逼真地摹写现实生活,音乐则表现了对现实的深沉情感。当两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时,音乐语言能够强化画面语言的感染力和概括力,让听众接受通过音符与旋律创造出来的“情感形象”。 音乐与画面的结合方式: ①音画同步,即用音乐语言来复述,强调画面语言的视觉内容。音乐语言与画面语言情绪、节奏相一致,达到视听的高度统一。 ②音画对位,即音乐语言与画面语言不相统一的结合方式,音乐可以远离画面,独立地作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的生活表现。 四、抽象性的音响语言P280 ①画外语言:指在画面所反映的现场图景中,实际并不存在所听到的有声语言,它是在后期编辑制作中加进去的,包括新闻性节目的播音语言,纪录片及其他艺术类节目之中的解说,电视剧中的独白、旁白等。 ②画内语言:指由电视画面场景中传来的有声语言。在电视新闻中,这种语言被称为“现场语言”,定义是“新闻现场有实质内容的语言声音”。这类声音包括新闻人物的讲话,与新闻记者的对话,以及记者的现场叙述等内容。 五、电视语言的语言构成P281 电视语言的构成方式,从根本上就是声音与画面的关系问题。 1、电视中声音的作用: ①声音能加强传播内容的真实感、亲切感 ②声音能打破画面的时间局限 ③声音能渲染、烘托环境气氛,刻画、描写人物心理 ④声音能发挥结构的功能,使画面连接顺畅自然 ⑤声音能使静止的画面活动起来 ⑥声音可以创造独立的形象,造成观众的心理互渗性与心理演绎性。 2、电视中画面的特点P283: ①电视画面是连续运动的活动画面 ②画面所拍摄的对象是具体实在的,画面能客观地再现现实 ③电视画面能够使观众具有现场感 ④电视拍摄的对象是被选择过的,往往打上了摄录者主观意识的烙印 ⑤单个画面的含义是不确定的,往往可以作多种解释。 3、电视画面的功能: ①纪实传播 ②形象传播 ③直接传播 4、声画关系的具体形式P289: ①声画合一:指电视的画面和声音同时指向一个具体形象的结合方式,特点是声画同步发生、发展,视听高度统一,使画面和声音具有最高的保真性。 声画合一又有两种形式:a.画内声画合一;b.画外声画合一。 画内声画合一的形式主要表现为画面物像及其声音的合一,大致有三种方式: a.画内人物的声画合一,在声音播出的同时也能看到人物讲话的画面; b.画内发音体的声画合一; c.新闻节目中,以记者身份的出境报道,以记者的身份进行现场采访,记者、被采访者声画合一等。 画外声画合一常见于报道内容严肃、节奏缓慢的新闻和运用画外音解说的纪录片和艺术片。 ②声画对位:指电视节目中画面与声音对列,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规律,独自表现不同事物的信息,却又有机地围绕和表现同一内容。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所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画面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