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的“火眼金睛”芦广荣

同仁堂的“火眼金睛”芦广荣

2015-11-09    19'40''

主播: FM1860038

33 0

介绍:
(芦广荣:留住声音,记录历史,我是北京同仁堂细贵药台鉴定专家芦广荣。我们假设一年三花、二年五叶、三年二甲、四年灯台、五年四批、六年五批,这是人参生长的过程。) 解说:正在给记者介绍人参鉴别方法的就是芦广荣,1956年她进入同仁堂工作,1959年正式拜师,师承在细料鉴别领域有名的赵振刚先生。 (记者:一开始的工作? 芦广荣:当时招的是保育员,干了不到一年就把我直接就分到这地来了。这个地还一般进不来,那时候都得党团员进来。这地方你拿手捏出一点东西就好几十万,都挺贵的。 记者:那您能算是同仁堂第一波女细贵药材鉴别师。 芦广荣:这点问题你问对了,解放以前同仁堂不用女的搞这细贵药材。因为一个是这个责任重大,再一个它这里头有麝香,它这麝香在女的来说是不利的。在我知道我是第一个搞这个的,因为搞这个也是挺难的,师傅都不愿要我。说你一个女同志搞这个麻烦太多了,一是怀了孕以后小孩掉了怎么办?一个是你不怀孕怎么办?一个是还得有休假,轻的拿那个天秤,就是你手把着那天秤一点点用,几钱几两几分的,重的几百斤一件。) 解说:中药能治病,会救人,靠的就是药材好、药材真。而同仁堂的百年声誉,也就是建立在对药材的精挑细选上,更别说像麝香、牛黄、犀角、鹿茸、人参这样的名贵中药材了。数量少、价格高、有奇效。因为芦广荣的文化程度不高,才小学毕业,所以师傅在讲授了知识后,芦广荣就趁着晚上死记硬背。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接着琢磨师傅的话,夜里十二点钟以前,几乎没睡过觉。而在学习过程中,也闹出过不少笑话。 (记者:您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您又从事这么一个知识含量还挺高的一个工种。当时的困难除了师傅带给您的这个压力之外,其他的比如说一些知识上的,是不是也得再补起来啊? 芦广荣:困难重重,进的药材我是外行,当时看这药看什么什么不是,我就跟他们说,这个药认得我,我不认得它。得一点一点学,从头开始学,一百多种,二百来种呢,就这细贵的药。也出了好多笑话,拿鹿茸到那儿一看,这哪念茸啊,这不念耳吗?它那茸是耳朵上有个草字头,没学过这字。当时我说这是耳,没有茸啊。我认为这容就是容易的“容”,或者是光荣的“荣”,都是这种荣。回来我说师傅没有,师傅说你怎么那么笨呢?你回去拿去,你再看去。后来我说那儿不是有一个“鹿耳”嘛,那师傅就嘎嘎乐我,说那个就是念“茸”,说你就拿那个,说这是药名。你像说白花蛇,没见过。那天师兄说让我去坐那儿挑捡货,搬了一箱子。说你就坐这儿上头,那底下盛着白花蛇。说你坐这上头,这挺轻的,它晒干了不就轻生。就让我坐屁股底下,我就坐那儿。干完活了,得有腰歇的时候。我就转,这一看这个白花蛇挺好奇的,看看,没见过啊,看看。一瞅那里边,这眼睛就离了,那蛇一盘一盘的,吓得撒丫子跑了。我就一边跑一边喘,跟师傅说不干了,不干了,我不干了,你们欺负我!我师父说怎么回事?我说你们欺负人,弄一堆蛇让我坐着,我说出来那不咬死我啊?后来师兄说不是真的,师兄给我搁那儿的。那是死的,那不是活的。我说不是活的也是活的,我说我看着鼓攘鼓攘,直鼓攘。他就是一害怕可能看那个蛇就鼓攘了,眼离了。大师兄领着我回去了,他说真的,他说这是死的,他说你看吧,你看。后来他拿出一个掂量着,我这手还哆嗦,往我手里搁。我说你别搁我手里,你拿着,我说我看着。一拿他说你看看,这儿还有竹签呢,都串着它呢。后来我就接过来了,掂量掂量还得说两句,你是死的,你是死的,还跟它说两句,说你是死的,这才把心态稳定下来,这样的事也出了不少。) 解说:性格倔强的芦广荣,凭着坚持不懈的努力,继承了师傅的细料鉴别技术。出徒后,负责同仁堂的细料验收工作,并逐渐成为了同仁堂名贵中药材的把关第一人。有人说她的眼睛就是“显微镜”,仅靠眼看、鼻闻、口尝就能辨别药材的好坏和产地。 ( 芦广荣:验收这个过去没有这个用仪器、用什么什么的,全靠这个口尝、鼻子闻、手摸、眼睛看、耳朵听,全靠这个,就靠这五官吧。尝尝什么呢?就尝尝是不是那个药味。比如说麝香吧,这麝香本来它是有点氨味,另外它不呛眼睛。你说那个氨水你要一洒它呛眼睛,这个有氨味,但是不呛眼睛。它反映到眼睛当中,反映到喉咙上它不呛。要是它掺上水,掺上水你一打开就呛得你眼睛流泪,这就是从眼睛看。 从嘴上尝,尝它就是什么呢?有没有苦味?返回来有没有那个氨味那个苦味?你吃下那麝香没有,我们都讲究要求到尝下去以后,不是吃,尝一点,反映到嗓子,由嗓子返回来的味才能知道是正不正了,这是尝。 鼻子闻这是什么味?有的掺些香水的,一闻是香水味,这不对。 记者:药材里边还有掺香水的? 芦广荣:他外行啊,他认为这麝香就是香的,他就掺香水。实际上麝香是氨味,这一闻给那个打回去。还有那眼睛看,我们的眼睛特毒,只要你拿回来的东西,我们给你打回去了,你再换人来,一看我们就知道是原来那货。 记者:他们有的是换人不换货。 芦广荣:对了,你比如说拿麝香来了,有问题给他打回去。过两天来一人,换人了,换人又上这儿来交这货来了,我说你这个货来过呀!没有啊,第一次啊。我说不会的,我说你这货我说我们一看就知道你这里头有问题,什么问题。要来那野山参,一箱子小野山参里头净是那国产参,一问他日本时期撒下的种子,我说瞎说八道,我说哪有这么多啊这山上?你还得琢磨它那山上的人参哪能那么多啊,是不是?我一年也不止弄一两斤,他弄一下箱子来,完了以后你一问他,他说日本时期撒在中国,刚出来。隔了一个月以后,这小伙子的人参又来了,你哪能这么蒙我们啊?这是我们知道,要不知道的呢?你不就真给他收了吗? 记者:所以其实您的这个看,不光是看眼跟前的这批货。你看的,还要看它的这个产地。 芦广荣:对对。 记者:它不同的时期,整体,还得看历史,还得看它的地质、地貌这都得看。 芦广荣:都得看,哪儿产的。像我们看的都得了解,都得对这个产地,哪个产地,它那是全国各地都产这个,你就全得了解。你像牛黄,国内国外都有。你都得要知道这是巴西的,这是印度的,欧洲那边的全都得知道,不光是看它的质量,还得看它的长相、纹理各方面。你像牛黄有时候看着掂着就挺轻的,但是里头没有层纹,你就得把它掰开了看看,你这个层纹薄厚、粗细、层纹均匀不均匀。做的它还挺均匀的,你像自然长的它就不均匀。另外你掰开了以后,它那皮是脆的,你要做的它就发艮,它发硬,这是眼睛看。 那为什么说耳朵还要听呢?这东西潮不潮?你要潮得扔地下啪啦啪啦地响,你要是干的一扔地上叭叭地响,这就是说就知道它多大水分。人一般我们要求扣水分,像有的允许有3%,你到4%、5%你就得扣他,五官都得要用上。) 解说:正是因为芦广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