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传扬

针灸传扬

2017-03-31    20'41''

主播: FM1860038

165 8

介绍:
(您扎针的特点是什么?三下就到位置。就是快?就可以达到酸麻胀,就有感觉了。像插豆腐一样,一个人,十针八针,我一分钟都不要就扎好了。) 这是央视《大家》栏目2005对国医大师 程莘农 院士所做的专访,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程老一头白发,留着山羊胡,慈眉善目,总是笑着,笑容很温暖。言谈间流露出通常只有八、九十岁老人才有的那种通透、澄澈的美。 (算过没有,您治疗过的患者大概有多少?有几十万吧。) 程莘农院士 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程氏针灸 的代表性传承人,由于程老已经在2015年仙逝,我们采访了他的嫡孙,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程凯。 (国医大师程莘农院士是我们的代表性传承人,也是我们程氏针灸的第二代,他的父亲也是他的启蒙老师,从曾祖那里开始算是第一代,他是第二代,但是他是程氏针灸的学术体系的完整构建者。) 程莘农院士从1939年开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见证了七十多年针灸发展史上几乎每一个令人激动的事件,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其中,他的一生,可以说是近代针灸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他在好几个方面都做了突出贡献。94年就是院士,是中医界的第一位院士,因为他在研究方面对他的认可。国医大师要行医五十年以上,他行医74年,所以这是对他的临床的认证。文史馆馆员是因为他很早就校注了《难经》《内经》这样的书、古籍,是对他的古典的、文史能力的认证。他是世界非遗的代表性传承人,是他在中医针灸推广方面做出的贡献。为什么他能够成为这样的人,而且他的学术体系形成这样一个完整的东西,跟他的学习、成才的过程有关。他最早6岁时父亲对他的中医的启蒙教育。) 程莘农出生在江苏淮安,那里人才荟萃,也是名医云集之地。程莘农的父亲、程氏针灸创始人程序生是清末最后一次科举的秀才,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同时,他广读医书,精研歧黄之术。由于当时温疫流行,他除了在私塾教授中医知识外,还时常用针刺艾灸、刮痧拔罐等服务乡邻,被尊称为“先生郞中”。程莘农自幼被父亲寄予厚望,6岁读《四书》《五经》,10岁就开始读《医学三字经》《药性赋》《内经》《难经》《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16岁那年,拜当地名医 陆慕韩 为师。三年后,师父辞世,程莘农开始独立挂牌行医。 (老先生去世了,找小先生看病,小先生用药还不错,就在当地小有名气,不到20岁就开始行医了。) 明清时期是针灸走向没落的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程莘农学习和工作的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成为针灸复兴的主要阵地。 (50年代初,江苏省中医学校,当时的第一个中医学校成立,那时的校长是承淡安先生,他是近代针灸的一个鼻祖性的人物,他保留了近代针灸,他是第一个针灸医院、针灸学校,和第一个针灸杂志的创办者。他遴选了一批中医界的人才,程老就成为这个学校的第一批学员,后来这个学校转化为南京第一中医药大学了。程老入学后,由于他的文字功底非常好,理论功底非常扎实,所以就让他一半时间当学生,一半时间当老师。教学相长。这个过程中让他主研针灸,这个过程中有几位老师都带着他,他开始思考穴位的作用和药的作用之间的关系 。因为他以前是开方的大夫,后来转为针灸大夫,于是他把这两个结合 在一起,他的理论思想从那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程莘农根据中医理论,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画出了人体经络表,并用实践证实人体经络是客观存在的。这一发现对我国早期经络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到针灸,很多人会想到医生用针刺激患者穴位的治疗方式,但并不仅限于此。 (针灸简称针刺和艾灸,但是它包括了以经络、穴位为主的体表刺激的方式,包括、针,包括灸,包括拔罐、刮痧、刺血,穴位贴敷等等一系列的以物理性治疗为主的治疗方法。针灸是中医的国粹,而且中医针灸在世界上有这样的几个地位,它是整个人类医学起源的、最早的、成体系的医疗技术。但是如果我们局限在程氏针灸的话,它有三个特点。第一它理论支持的学术思想叫经络辩证,就是怎么认识一种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当我们去看病时,首先面临的便是诊断。 (程老的经络诊断是定位诊断,或者说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的结合。也就是说依据患者的症状,我们可以辨别它是身体哪个部位出现了问题,也会找到我们刺激的准确部位。) 在程氏针灸的诊疗过程中,天人相应的思想得到很好的体现。 (您觉得睡觉怎么样?睡觉不太好。多梦是吗?多梦,很奇怪的梦,昨天又把我吓坏了,经常做那些害怕的梦。是这样,现在这个季节,因为今年是干木比较旺的年份,雨水之后阳气就开始升发了,气温往上升,到清明前,都会有这种睡觉不好的状况。我们把过旺的血泄一下,扎右侧的胆囊。) (经络体系的建立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构建出的完美的模型,最开始的时候经脉数没那么多,后来天人相应的理论发展了以后,十二个月份,一天十二个时辰,所以经络有十二条,脏腑也变成十二个,穴位数都朝365去演化,追求一天一个、按时辰取穴,这都是天人相应的一个体系。所以在我们的经络体系中,就蕴含着很多与自然的相关性,当然这些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有人自己体内的关系,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体现在经络体系中。) 程氏针灸的第二个特点是穴性理论,穴指的是穴位,我们都知道药有药性,程莘农从药性出发,推演出了穴性。 (因为他早期是一个内科医生,我们知道中药有药性,后来他用药性来推演穴性,后来他逐渐发现每个穴位的作用都是多元化的,这种作用是和针刺的手法、深度、角度,这些刺激量的相关性,所以他就提出穴位有不同的作用、穴性,等于把它当药看,我们开一个处方,几味药是一个处方,那我几个穴位放在一起也是个处方。所以呢,他的第三个特点是有三才针法这样一个特殊的针刺的方法。) 针灸的手法有上百种,程老对元朝传下来的“三才法”潜心研究几十年后进行改进,独创了“程式三才”。 “天、地、人为三才,天代表浅,人在中间,地代表深。程老说,为患者行针时,大多时候只要掌握好浅、中、深三步就够了。” (放松,麻一下是吧?有了。扎这个穴一定扎浅,扎深了没效果) 三才针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快,进针快、手法快、得气快、疗效快。其中得气指的是患处产生酸麻胀的感觉。 (还有一针,其实这边完全下去了。嗯 好很多了。两侧再扎一下,很浅,没事、放松,好了,先休息一下哈!) 程莘农先生不仅完善和发扬了程氏针灸,是新中国针灸教育的开拓者,也是新中国针灸科研的先行者。1957年,他服从国家需要,调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任针灸教研组组长,负责针灸教学和科研。此后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程莘农在针灸的科研、临床、教学方面都取得了诸多成就,担当起中国针灸医疗引领者的重任。同时,他还为针灸在国际上的传播做出巨大贡献。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们提供更多的诊疗机会,程老的专家门诊从来都按照普通门诊的标准收费。 (中国的针灸传播到世界上是有机会的,历史创造了这样的机会,他们历史性的选择成了针灸国际推广的人,他觉得自己担任着针灸传扬的责任。他这个收费低是为外国学生留出一些上手学习的机会,这样大量的患者都来,这样他带的学生很多,学生学起来也比较容易,还能看到各种各样的病。他一生所做的决定都是基于对针灸的推广和对针灸学术的发扬所做出的牺牲。) 程老不仅是名医,还写得一手好字。 (他的书法是从小练的,6岁开始习书法,早期,民国的时候当时他在江苏淮阴,他们有八个人关系很好,四个画家、四个书法家,他写隶书,叫程隶,他自创的,每个人写一种字体,谁家过寿就请八个人去,每人写一幅字,当时传为佳话。所以他的书法非常有功底,到现在国博也收藏他的字画。) “针灸传扬”是程莘农院士一生为之奋斗的事业,这四个字也是他写得最多的。 (他的字很有名,大家都求他的字,他凡是教外国学生,为了激励这些学生,为了让他们回去后做针灸的事,所就写下四个字“针灸传扬”,送给外国学生,外国学生回去后,就把字挂在自己诊室里面。) 程老亲自培养的外国医生学员达两万多名,遍布106个国家和地区。他编写的《中国针灸学》至今仍是美国、墨西哥、巴西等国际针灸医师资格考试的评判范本。 (现在很多国家的针灸之父,像被誉为俄罗斯针灸之父的叫卡强,他在国际会议上说,他这辈子感谢两个人,一个是自己的父亲,养育了他,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