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小禾. 一段. 《你也曾经是个小孩》

培小禾. 一段. 《你也曾经是个小孩》

2016-03-06    05'28''

主播: 赫格子

247 13

介绍:
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培小禾绘本 一段 | 你也曾经是个小孩     培小禾的大朋友小朋友你好吗,今天,我们依旧要聊一个跟小孩有关话题。   你曾经也是个小孩,但你可能已经忘记了小孩时的你 怎样认识世界、感受世界 现在,当你望着你的小孩 只有和他站得一样“高”, 看得一样“宽”, 想得一样“深” 你才有可能进入他的世界   来,试着靠近他 也拥抱你心里的小孩     人在成长中发展了理性。幼年时期以为世间万物都与自己一样,会冷会饿,会喜会悲;自己会伤心,万物也会伤心;自己会长大,万物也会长大。幼儿无法分辨自我与他者的差别,这是认知上的自我中心。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厘清事物的分界,发现不同类型的事物,有它自身不同的规律。就这样,人从想象的、整体的世界,逐步进入理性的、分析的世界。 认知上的自我中心,表现于同情(sympathy),是感觉的、直接的,而非思考的、推理的。幼儿自己寒冷时也以为狗一样寒冷,要拿被子去盖它,因为他自己与狗是一体的,他觉得寒冷,狗当然也觉得寒冷。但当他抢了别的小孩的玩具时,他无法感知对方被抢的痛苦,因为要如此感知他必须先转换角度;把自己换成对方,又把对方换成自己,这件事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基于天生的感觉上的同情,幼儿很容易将自己投射在童话故事的主人翁身上,去感受主人翁的感受。这有助于幼儿学习转换角度。转换角度,在人格成长上,帮助幼儿发展同情心,例如了解别人被自己抢玩具的痛苦,而能不再抢别人玩具,学会待人处世。在智力发展上,则开始看到事物的不变性,而逐渐形成理性。 换句话说,转换角度,逐步脱离认知上的自我中心,是儿童心智成长的门户。   本期“一段”摘自黄武雄《学校在窗外》, 耐心阅读这本书, 会有很多惊喜的相遇。 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