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山西 阳泉 华夏最早关王庙

人文山西 阳泉 华夏最早关王庙

2016-05-11    13'36''

主播: 幸福客厅

55 2

介绍:
感谢收听,期待你对本期节目的评论留言哦~ 人文山西 阳泉 华夏最早关王庙 和刘勇穿越人文山西 阳泉市,是山西省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新兴工业城市。2012年建成区面积达到105平方公里,三区融合后城市人口数量为78万。 阳泉市是山西省第三大城市。市区桃河横贯,境内山川叠翠,矿藏资源丰富,是中国著名的无烟煤产地。 阳泉是中国重要的矿产集中区,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素有“煤铁之乡”之誉。 * 中文名称
阳泉
 * 外文名称
Yangquan
 * 别名
中共第一城、漾泉、山城
 *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山西省
 阳泉郊外东北方不远有处玉泉山,山腰处有座关王庙。从名字看,号称关王庙,建造时代就不会太晚。 这座林里村附近的关王庙的朝向为西南朝东北。原有外院、上院和小院,现在只存上院,又分为内外两院。 走进院门,看到的是规格完全宋代风格的建筑群。外院戏台、献殿、南北配殿等都是宋代的风格。这些建筑为上世纪90年代按照北宋风格重建。但稍微细看,还是能看出些不同。戏台的部分屋面已经出现下垂。看来北宋的形式比较容易学到,但在更多细节上还不是那么好把握的。 关王庙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平面大约为正方形。四角柱头上普柏坊交叉处均出头。前檐下有宽阔的廊。廊下斗拱柱头补间各一朵柱础则是素面无任何雕饰。极简风格。前檐当心间板门,次间直棂窗。前檐下柱头卷杀,柱头上斗拱出斜拱。梁架上有驼峰、蜀柱、叉手这些宋代特征。更为醒目的是,梁下的墨书题记,明确记载,此大殿为“北宋宣和四年壬寅岁三月庚申朔丙子日重修”,即是重建于1122年。殿内彩塑均为现代重塑。 这座现在已知最早的关王庙里,最震撼的还是廊下四根直立的黑漆圆柱,能看出自然的曲度,说明当时的选材工作做得好,稍微加工就可以使用,它们支撑着硕大的屋顶,好像十分轻松。一到廊下,我就感到一种肃杀和庄严的气氛。这和祭奠关羽的气场是十分相符的。 现在的关王庙正殿修缮完好,从侧面看,就是座精致的木构艺术品,唐宋风范尚存。硕大的斗拱、宽大的屋檐,前廊的黑柱和周身的红色墙壁,组合后形成良好的视觉效果。 我们知道,关羽的神化过程中,北宋晚期的加封是个主要节点。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崇宁三年(1104年)、大观二年(1108年),关羽连续被徽宗敕封为“忠惠王”、“武安王”等,宣和四年(1122年)被敕封为:“义勇武安王”, 就在同年,金灭辽。同年重建而成的关王庙,其前世可能要早得多。在庙内曾发现熙宁年间的祭祀醮盆。现在东廊下有残破的碑首和龟趺,首题“重修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记”。可能就是宣和四年大殿落成时的石碑残件。 北宋末年官方快速提升的对关羽的推崇等级,和北方形势恶化有重大关系。辽宋对峙,北宋还有和平时期,而新生的金政权则以入主内地为更有想象力的扩展方向。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北宋政权好像没做好具体的军事动员,在精神上则寄希望于关羽的忠义来凝聚人心士气,也是典型的一种精神胜利法吧。 三都古村遗存 三都村是阳泉北部一座古老的村落。古村必有古寺古庙。三都村北土坡上的寿圣寺就是遗存千年的古寺。据清代《平定州志》说始建于唐初。明清均多次重建修缮。现存古寺为一进院。山门左右是钟鼓楼。东西为配殿。北部是献殿和正殿。 献殿内有历代修缮石碑。其中元大德年间的《重修寿圣寺记》较早。献殿和正殿几乎接在一起。石基上的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元代风格尚存。当心间出斜拱,柱头卷杀缓和。历代改造,形制已经多有改换。殿内支持大梁的四根柱子明显为后加,原装的殿内本无柱。 明代寿圣寺为平定州首屈一指的大寺。上世纪中叶为村小学使用。彩塑全毁,现在正殿内的横三世佛、西配殿里是三大士、东殿是地藏,均为新塑。 献殿前还有多块早期石构件,如一千佛造像碑的上部、一经幢残件等。这些构件都用玻璃罩着无法看清楚,另外玻璃罩子不透气,内部凝结的水汽无法散去,对石件表面也有年久侵蚀的问题。个人以为这不是合适的保护办法。 三都村明清以来是平定地区的民间冶铁中心。几百年来,冶铁作坊使用的坩埚炼铁技术,在这里留下了到处皆是的焖炉坩埚废弃物。村民就地取材,每家的房屋墙壁上大都都有使用过的坩埚料。这和晋东南阳城附近砥洎城的很多墙体十分类似。 三都大姓史家依靠家乡的民间冶铁工业,开辟了多个商号。其中“恒义号“在京城经营铁器生意颇大。曾被和珅觊觎,强迫合股,后嘉庆扳倒和珅,才得到返回的股金。“义和公”则以制造轮毂轮辋轮钉出名。由于特殊的配比和锻制火候工艺,义和公的产品能达数千里而依然完好。“同合公”经营焖炉炼铁、生铁铸造、熟铁锻造的晋商。民国初年在阳泉郊区诞生了保晋铁厂,多有三都人史家人参与。共和国时期则在前代基础上建成了阳泉钢铁厂。有轶事说,1933年,宋哲元一部参加长城抗战,那为国杀敌的大刀就是在阳泉的保晋铁厂定制的。振奋人心的《大刀进行曲》即由此而来。 三都的辉煌已成往事。我在村里的坩埚墙壁间走着,来到东口的阁楼下,这还是一座重檐歇山顶的楼阁,面阔进深均为三间,正方形。远望很是精致。只是也多有残破之处。拱券门上石匾题为斌兴阁,康熙朝年款。东阁外则有一间五道庙。三都古村的情况在山西很普遍,古建被改建很多,剩下的不成系统,任其衰败。而重工业的兴衰又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和经济下降。但细心人还是可以在萧索的街巷里,看到文明的遗迹,这微弱的光会因为不断的被行走在都市边缘的人们发现,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