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阅读是一所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毛姆

2022-06-25    17'40''

主播: 知足常乐😽😆🎥

232 2

介绍:
这几年,受疫情的肆虐,我们难免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和对生活的焦虑中,种种的磨难和挫折,都向我们扑面而来。杨绛先生曾说过:“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读书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毛姆在《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中说到:“培养阅读的习惯就是为你自己构建一座避难所,让你得以逃离人世间几乎所有的痛苦与不幸。”毛姆被人称为“一流的阅读家,三流的作家”,他是英国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写有小说、随笔等。他以幽默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芳心,并且在1954年得到英国女王的青睐,获得英国皇家荣誉勋爵的封号。作者从小因为父母双亡而寄居在亲戚家,同时还患有口痴。阅读让他暂时沉浸在书中享受着安宁,成为了他的一座避难所。有人读书是为了获取生存技能,有人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这种在闲暇时光为了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阅读,虽然不能让我们获得谋生的本领,但却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心灵得以滋养。关于阅读,毛姆从不同的维度给我们讲述了自己最独特的见解。今天兹心就带领大家一起看看毛姆如何愉快的阅读。1你读的书,决定了你要走的路有的人一提到读书,就会感觉很枯燥、很无聊。为什么对他们来说,阅读成为了自我折磨呢?因为,他们有的是为了应付考试而读书,有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有文化而刻意去读晦涩难懂的书,还有的即便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书也要死磕到底。最终,要么读不下去了,要么就是看见书就提不起兴致。作者说,阅读应当是令人愉快的。因为每个人对自己来说才是最可靠的评论家,不因为功利性去读书,才会收获读书的快乐。不同的心态读书,收获自然也不一样。书中,毛姆分享自己曾经读过著名作家乔治.艾略特的《亚当.比得》,但是他却读得并不愉快。他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几乎是带着某种使命感才坚持下去的,在读到最后的时候,毛姆如释重负地长叹了一口气。只想快点读完,却感受不到阅读带来的乐趣,这样的读书自然是收获寥寥。著名的人文学者钱理群曾说过一句话:“读什么书,不是小问题。”因为,通过读让自己快乐的书,我们心情才会明朗,不仅知识得到了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在喜欢的文学作品里,去体验无限的生命力。这让兹心想起五柳先生陶渊明,他自幼就爱读书,各种书籍都要看一看。但是陶渊明看书非常轻松,因为他对读书的功利看得很淡,所以他在浏览、泛读之中都很愉悦,从来不钻牛角尖。然而,一旦遇到喜欢的,从中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和认识,陶渊明便会喜不自禁,甚至连吃饭也忘了。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拿起书来,读懂个大概,假如感觉没有兴趣的话,也不必冥思苦想,以免自己“苦其心志”之累,反而坏了读书的心情。假如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并且达到愉悦的性情,那么对自己而言,读书就是有所收获的,读完一本还想接着读下一本。读书乃人生一大乐趣,你读过的书中,藏着你未来要走的路。兹心觉得,真正的读书,是通过文字,带我们透过书中的故事,看到不一样的人和境遇的关系。当我们遇到同样的境遇时,不妨试一试书中的方法,也许人生的难题就迎刃而解了。2没有什么苦,是读书不能治愈的在书中,作者说他读了很多哲学方面的书,并且他发现哲学读起来非常有趣。因为,哲学著作的丰富和多样性,令他十分治愈。作者阅读笛卡尔的作品时,感叹自己就像是在澄澈见底的湖中游泳,晶莹剔透的湖水,令人感到心旷神怡。而作者人生中最重要的阅读体验之一,是在初次阅读斯宾诺莎的作品时产生的,心中充满狂喜与庄严交织的力量,用作者的话来讲,就如同仰望连绵巍峨的庞大山脉。哲学所探讨的是知识的全部,包括宇宙、神祗与永恒;还有人类理智的特性、人类的力量与局限性,以及生命的终结与意义。作者说,当我们人类在这个神秘的世界上生存时,会遇到困扰我们的种种问题,这时候哲学就能以各种方式来解答,并且开解我们的无知。正因为阅读各种各样的作品,让作者在审视这些知名作家的自我剖析中寻求到了莫大的乐趣。阅读既满足了作者的想象,也给他带来了心智的愉悦。兹心想起浪迹天涯的三毛,从小就爱看书,书中的文字给三毛带来了无尽的勇气,也开阔了她的胸襟。三毛在远赴撒哈拉沙漠的过程中,看到贫瘠荒凉的沙漠,她没有感到失望,反而用自己包容的心去理解世间的万事万物,她把沙漠当成了妙趣横生的绝佳栖息地。当遇到落后地区的村民时,她不仅不反感,还觉得他们身上自带一种淳朴和善良。那些她曾经读过的书,让她拥有了海纳百川的格局和胸怀。所以,她学会了包容世界的不完美,也懂得了体恤他人的不足。读书,让她发现事物美好的一面,治愈生活带来的任何苦。周国平说:“一个人但凡有了读书的癖好,也就有了看世界的一种特别眼光,甚至有了一个属于他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无论是陷入迷茫,还是平庸生活中的磨难,一个人读书越多,生活的一切不解与疑惑,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答案。兹心觉得,阅读就是让自己变得辽阔的过程。读书,是通往幸福最好的路。当我们静下心来阅读时,它会一点一滴地滋养你,将知识转变成动力,让你发现这个世界更多的美好。3读书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义务很多人都有这种习惯,那就是:读不完一本书,就坚决不读下一本书,一次只读一本书。这种读书的习惯,将阅读的乐趣也消耗的一干二净了。因为,读书不是义务,而是一种内心愉悦的状态。相反,毛姆认为没有必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毕竟一个人的心情每一天都不太一样,就算在同一天之中,我们也不会有同样的心情迫切地想要读同一本书。毛姆建立了最适合他自己的阅读习惯,一般在早晨开始工作之前,他会读一会儿科学或者哲学方面的书籍,因为早晨的头脑是最清醒而专注的,可以让他为接下来的一整天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工作结束之后,毛姆浑身放松下来了,就会读一些历史、散文、评论或者人物传记一类的书籍,缓解一天高度紧张的精神。晚上的时候,毛姆喜欢读一些小说。除了这些习惯,毛姆身边都会放上几本诗集,以便他一时兴起的时候随手翻阅。他的床边还放着几本那种随便翻到哪一页就可以进入阅读状态的书籍。不同的时间段,对应着读不同的书籍,也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因为这种同时阅读多本书的方式,比每日只阅读一本书的视野更大。兹心想起苏东坡的朋友黄山谷曾说自己读书的事情,他有一天晚上强迫自己去读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雷特》,读完之后浑身难受,就好像从一个噩梦中醒来一般。他除了说自己已经“读”过《哈姆雷特》之外,完全没有收获任何益处。因为他抱着义务的意识去读这本书时,一切读书的乐趣便消失殆尽了。读书,是富养心灵最好的方式。所以,以放松心情和修养个人性情的方法阅读,才是值得嘉许的。兹心觉得,作为一个读者,多读书,可以构建和形成自己的思维逻辑体系,也能很好地成为自己知识的骨和血。阅读,其实也是一场场奇妙的旅行,在增长见识的过程中,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4读书和不读书的人,过的是两种人生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简而言之,读书就是将哲学、政治、历史和经济等不同领域的知识,变成一块块基石,来铸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思维。毛姆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国王,他想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主,所以他让全国的贤士去世界各国收集智慧箴言,编撰成册供他阅读。贤士们在30年后,带着5000册书回到国王身边。但是国王忙于国事,他说没有时间阅读这么多书,所以要求贤士们精选之后给他阅读。贤士们不辞辛苦地忙碌了15年后,又带着500册书回来了。可是国王还是觉得太多了,他没有时间看。贤士们走了,经过10年的精简,他们带回来50册书给国王,国王却已经老得连读50册的精力也没有,他只能命令贤士们再一次甄选最优内容,并且要求在一本书里为他提供人类智慧的精华。5年之后,白发苍苍的贤士们带着这本书来到国王身边,可是国王已经奄奄一息,这一本书他也来不及读完了。多么遗憾的一件事啊,一生也没有读完一本书。因为从未开始读书,所以到死也没有收获人生的任何智慧。毛姆说他也曾做过这么愚蠢的事情,他希望能找到这么一本书,于是他一本接一本地阅读各种名著,从古典哲学家读到现代哲学家。然而,毛姆读的书越多,他就意识到自己越发的无知,所以对人生充满着敬畏之心。读书多了,你就会发现,世界之大,万物皆有。你能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从最伟大的作者身上,吸收不同的智慧和力量。兹心想起最近网络爆火的新东方直播间,因为一位叫董宇辉的老师火了。他在直播间一边介绍产品,一边进行英语教学。用段子绘声绘色地与大家互动,网友们都被他的博学给深深吸引住了。比如,介绍一本儿童读物时,他从成吉思汗给你讲到了十字军东征的知识,再给你扩张到苏轼怕老婆。看他的直播间,既买到了好物,又学到了知识。几天的时间,新东方直播间观看人数暴涨,产品大卖,新东方的股价也跟着大涨。新东方经历了教培寒冬,转战电商,一路走来并不顺利。但是他们砥砺前行,最终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而这一切来自于他们读过的书和拥有的知识。无论你在低谷还是高峰,拥有文化内涵和知识底蕴的人,终究会改变自己的命运。兹心觉得,读书是持续一生的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读过的每一本书中积攒知识,把学到的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智慧,不断迭代升级自己的思维,便能从容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5白岩松说:“你会遇到很多烦恼的事情,苦难会折磨人。不过书读多了读出智慧,总可以好好地、正确地去面对各种各样突如其来的苦难。”阅读之所以像一座避难所,是因为我们可以从知识中感受温暖和力量。人生中的很多问题,都能在书中找到答案和慰藉。所以,当你迷茫,感到前路彷徨时,不妨多读几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