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明光十六景》第三景《斗拱晴岚》

《清末明光十六景》第三景《斗拱晴岚》

2018-09-08    03'41''

主播: 🌾🌾快乐如风🌾🌾

233 0

介绍:
《清末明光十六景》第三景《斗拱晴岚》 作者:武佩河 朗诵:孔 慧 巍峨东耸势如虹,阊阁天开气象雄。一带翠微凝晓望,五云曙色日瞳瞳。 明光老城东南二里许有座小山,因山上有相对规则的七墩,似建筑的斗拱,故称之为“斗拱山”。 山下有潺潺溪流绕山而过,因在明光之东,人们称之为东涧。溪水清澈,终年潺潺。 山上的七墩巍峨高耸,生得蹊跷,排列似北斗七星,因史上没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离奇的传说也就多了起来。有传说是八仙在此作法,因吕洞宾独自前往永阳县破解牯牛地,故而留下七墩;有传说是柴王欲在此筑城,因地势平平,弃之,去了老嘉山;也有传说是朱元璋放牛时,和小伙伴们躲猫迷垒土所留。反正都是故事里的事,仅给人们茶余饭后添了些乐趣。 山上山下杂树丛生,刺槐连片,每年春季斗拱山仿佛沉入雪的湖底,又像是穿上了洁白的婚纱。那漫山的槐花,像大海的浪花汹涌,一串串仿佛春的乳汁哗哗流淌。那嗡嗡的蜜蜂,那委婉的鸟啼,一阵阵,一声声,是春的合唱,诺大一个春天,就这样被吵醒。 清末津浦铁路修筑通车,小镇人口猛增,有增有减,生生死死,自然规律,因斗拱山属公地,逐渐成公墓坟场,久之荒冢垒垒,后人逐渐称之“东坟山”。 土丘荒冢,许多故事使女人害怕。因为没有了祭奠,曾将自已的信念长成绿,开成一串串雪白的槐花挂在树梢上,让蜜蜂、蝴蝶将她们的心思在春天里传扬,成为一个又一个故事中的一段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