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明光十六景》第十景《四顾寻碑》

《清末明光十六景》第十景《四顾寻碑》

2018-09-26    04'43''

主播: 🌾🌾快乐如风🌾🌾

231 0

介绍:
《清末明光十六景》第十景《四顾寻碑》 作者:武佩河 朗诵:孔 慧 “孤峰矗立万林低,水色山光一望齐。怀古拟寻前代迹,崎岖樵径草萋萋” 明光老城西北,与明光山相挽相拥的有一峰孤耸,北宋时叫“四顾山”。 相传,北宋时有一云游高僧路过此山,登顶四顾,白云茫茫,河水涛涛,绿野仙踪,云蒸霞蔚,赏心悦目,如立云端。惊叹,其东为龙腾之地,会有真龙天子诞生。此言如同长了翅膀飞向四面八方,人们举家迁往高僧指点的龙腾之地,并众筹资金在四顾山建寺。人们大都是奔龙地而来,也把四顾山寺庙奉为神地。敬香者络绎不绝,香火旺盛,晨钟暮鼓悠声远扬。 寺庙名声远扬,过往高僧、升迁官员,不惜绕道,进寺敬香,谈经论道,也有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别时或留墨宝,或赠诗文。有心住持一一将其刻碑,久之,碑碣林立,成为寺庙一道十分抢眼的风景。 132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四顾山之东诞生,1368年倒元建明,朱元璋当了皇帝,应验了当年高僧的神算,古刹更是香火不断。天意也罢,人祸也罢,明初古刹接连大火。又有高僧叹言,纷纷世事无穷尽,茫茫天数不可逃。寺毁僧散,无人再留,日久墙倒屋塌,径草萋萋。 古刹虽毁,声名仍在。后常有怀古者,慕名而往,沿樵夫指点的打柴山道前往寻迹考古,然而,只有废嘘残迹和遍地瓦砾,前代碑碣荡然无存。 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四顾山已和山上的古刹一样留给了历史,自清中期始,人们称之为“韩大山”。目前,韩大山早已成为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中一方美丽的绿地,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绿树翠竹,鸟语花香。现在,她的的名字叫“韩山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