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大学古本序(戊寅)

传习录:大学古本序(戊寅)

2017-08-13    02'00''

主播: 玉华卓立

307 13

介绍:
背景 1518年四月,阳明先生平定南赣汀漳流民暴乱,七月,在赣州刻古本《大学》、古本《中庸》、《朱子晚年定论》等,写《大学古本序》、《修道说》等,后派人将手书送至庐山白鹿洞书院,并刻碑于白鹿洞书院。今碑刻保存于白鹿洞书院朱熹纪念馆中。 古本《大学》内容见《礼记》之《大学》第四十二,相传为曾子所作。 原典 戊寅(1518) 《大学》之要,诚意而已矣。诚意之功,格物而已矣。诚意之极,止至善而已矣。止至善之则,致知而已矣。正心,复其体也;修身,著其用也。以言乎己,谓之明德;以言乎人,谓之亲民;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是故至善也者,心之本体也。 动而后有不善,而本体之知,未尝不知也。意者,其动也。物者,其事也。至其本体之知,而动无不善。然非即其事而格之,则亦无以致其知。故致知者,诚意之本也。格物者,致知之实也。物格则知致意诚,而有以复其本体,是之谓止至善。 圣人惧人之求之于外也,而反覆其辞。旧本析而圣人之意亡矣。是故不务于诚意而徒以格物者,谓之支;不事于格物而徒以诚意者,谓之虚;不本于致知而徒以格物诚意者,谓之妄。支与虚与妄,其于至善也远矣。合之以敬而益缀(zhuì),补之以传而益离。吾惧学之日远于至善也,去分章而复旧本,傍为之什,以引其义。庶几复见圣人之心,而求之者有其要。 噫!乃若致知,则存乎心;悟致知焉,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