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谦德之效

12 谦德之效

2017-11-22    38'35''

主播: 品读群书治要

159 13

介绍:
在《群书治要·周易》上,有这样一句话: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这个天道就是自然而然的规律。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亏盈而益谦”的道理。比如说到十五的时候,这个月亮是满月,但是在满月过后呢,他就开始亏损。一天一天地减少。正是古人他明白观察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教导人要怎么样做呢?要谦卑退让,还有要舍财不贪。 “地道变盈而流谦”。大地,它的法则就是改变盈满的。而充实谦卑的。我们看这个地,你同样是在地上注水,这个水自然而然地会流向那个潮湿的低洼的地方。所以在《老子》中也说:“上善若水”,为什么“上善若水”呢?“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这个水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总是利益万物。给万物带来好,处但是它从来没有从万物那里要求什么,索取什么。而最重要的特点呢,就是“处众人之所恶”。众人都厌恶什么呢?一般人都是喜欢高高在上,厌恶在下面。但是水却不同,它是处在众人所不愿意处的、所厌恶的地方。也就是说它非常非常地卑下。“故几于道”,所以它几乎和“道”接近了。所以说“道”在低处。一个人只要谦卑下来,他才能够得“道”,也才能够和“明德”相应。 “鬼神害盈而福谦”。鬼神呢,都是危害骄傲自满的,而施福给谦虚的。 “人道恶盈而好谦”,人与人相处呢,自自然然地都是厌恶骄满的,而喜欢谦虚的人。特别是作为领导者的,他要想成就一番事业,他必须能够感召很多德才兼备的人,来到一起。那么怎么样才能够感召德才兼备的人呢?那就是作为领导者的,他必须能够谦卑有礼,“礼贤下士”。 在《群书治要·文子》中,有这样一句话,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够成就霸王,能够成就霸业或者王业的人,一定是得胜之人。而能够战胜敌人的人,战胜对手的人,一定是强者,强大的人。而能够强大的人,他一定懂得用众人的力量,而能够用众人力量的人,一定是一个能够深得人心的人。而能够得人心的人,一定是一个自得之人。 那什么是“自得”呢?这个就是《大学》开篇上所说的,能够“明明德”的人。而这个谦虚就是我们性德的体现。是我们本性中本有的。如果一个人一傲慢,就把自己的“明德”给障碍了。所以能“自得者,必柔弱者也”。能够自得的人,一定是把谦卑柔弱作为最根本的修养。当然我们知道这里边的柔弱,并不是软弱,而是可以包容万物而不争,最终达到的是什么样的效果呢?“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你看这个水至柔,但是它动也刚。滴水可以穿石。虽然它很柔弱,但是它可以胜刚强。我们要明白这个“胜”。他自己本身并没有胜的念头,但是它自自然然的呢,就达到了这个效果。能够为人所信服。 那下面还讲呢,“谦尊而光”,这个“尊”,就是当一个谦卑的人,他处于尊贵的地位的时候,他仍然能够谦虚处下,他的德凤,他的德行之光,就自自然然地会影响到他身边的人。甚至还影响到远方。 所以在《群书治要·文子》中说:“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一个人,他生来就处在高贵的位置上,往往就容易骄慢,一个人生来就处于富裕的家庭,很有钱,他花钱就大手大脚,养成奢侈的习惯。所以“富贵不以明道自鉴”。如果一个人生来就有钱,就有权,但是呢,没有学道,没有按照圣贤的教诲去做,去修养自身,结果是什么呢?“而能无为非者寡矣”。能够不做错事的,这样的人是很少很少的。那么这句话提醒我们呢“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所以学习圣贤经典呢,向古圣先贤来求得,人生能够可持续发展之道。这对于我们的人生至关重要。 “卑而不可逾”,纵使他的地位卑下,也就是他没有高官,没有出仕做官,但是也不可逾越。什么不可逾越呢?他的德行、风范不可逾越。他的德行学时可以教化一方。就像我们所讲的孔老夫子,他没有富贵的地位,没有权势,,没有财富,但是呢他被称为“素王”。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德行,不仅影响了当时代的人,他的三千弟子,七十二个贤人跟着他不离不弃,而且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不仅仅影响到中国人,而且影响到外国人。所以你看现在的孔子学院呢,到全世界各地都建立。那么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呢,孔老夫子他虽然没有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德凤却不可逾越。他的道德,学问不可逾越。这个被称为“道德之威”。 “君子之终也”,如果君子能够自始至终,都保持谦卑的修养,不会因为拥有了地位财富、学问而改变自己的谦虚,这样就可以善始善终。那么从这一段告诉我们:一个人谦虚,确实可以带来吉祥,带来亨通。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一旦一个人傲慢了,其实就是和自己的性德相违背了,那么受到损失的不是别人,首先是自己。因为不能够让自己的明德加以彰显,不能够明心见性,这是最大的损失。其次呢,一旦一个人骄满轻视别人,就会与别人产生对立,让人心里不舒服。那别人就会再找麻烦,你自己做事的时候就会有障碍。再次呢,因为骄满的态度,还会招致失败,做事不能够圆满顺利,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了凡四训》的最后一章专门讲“谦德之效”,其中就讲了好几个例子,那我们其中举一个例子,他讲到,一个人叫丁敬宇,他的年龄最小,但是及其谦虚,所以了凡先生看了之后,就对旁边的朋友费锦坡说:这个人今年一定能考中,为什么呢,因为在所有的人当中,他是最谦虚最恭敬的。甚至受了别人的侮辱,他都能够忍受。受到别人的诽谤,他都不去辩解。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后来开榜,果然最年轻的丁敬宇考中了。那么这里边呢还有很多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都印证了“谦受益”的道理。 在《群书治要·周易》中还说:“劳谦君子,万民服也”,这个“劳谦”是什么意思呢?有的地方解释成勤劳的,实际上它解释为“有功劳而谦虚的君子”更加合适。因为他一个人有功劳,他就容易傲慢,但是一个人有功劳还谦虚,还礼敬,必然会得到万民的景仰和归附。所以一个人呢,有功就容易恃宠而骄,有功就容易傲慢。一个人不居功自傲,就不会招致嫉妒、障碍。而且还会让人更加地信服。 那么对这些道理呀,曾国藩先生呢,理解的特别深刻。所以你看别人都求圆满,求五福临门,但是曾国藩呢,却给自己的书房取了一个名字,他把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这个“阙”,就是通“缺失”的“缺”。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求一点缺失,因为他自己有权有势,又才华横溢,可以说是近乎完美了。如果这个时候不谨慎,又居功自傲,可能都被皇帝视为眼中钉。群臣看了他之后,也会嫉妒他。所以他自己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非常地小心谨慎。而且呢,做到了“推功于上,让利于下”。这样无论是上级还是下级,都希望他有成就,都希望他能成功。而不是嫉妒他、障碍他。 所以古人说:要“让功于众,让位于贤,让名于上”。这是有胸襟有气度的人,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中遵循的原则。 那我们看历史上的这些圣贤人,他确实把这些教诲都运用在治国之中,比如说在《群书治要·史记上》记载:周公的儿子伯禽,他要代周公去鲁国就任,在临行之前,周公就反复地告诫伯禽,他说: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当今成王的叔父,对于天下而言,我的身份不低贱了。但是我还做到了“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什么意思呢?就是我在洗头发的时候,突然有贤德的人,要来给我提意见了,要来见我了,那我不能让这个贤德的人在那等候我,这就失礼了。于是他就把这个头发呢赶紧盘好。,出去见这个贤德之人。正在吃着饭呢,又有人来提意见了,又有人来求见了,他也不能让贤才在那等着,他马上把这个饭呢就吐出来。这样呢往返很多次。即使我这样恭敬谨慎,还恐怕失去天下贤德之人。所以你到了鲁国一定要谨慎。不要因为你是国君的原因,就对世人骄慢。所以你看呢,正是因为周公,他这样地礼贤下士,所以才能够把国家治理好。 那我们知道,中国人有很多观人的方法,观察这个人有没有德行,未来的发展前途如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是不是足够谦虚。如果一个人功成名就之后,但是不够谦虚,不能够自卑而尊人,反而傲慢无礼,自视甚高,那么这样的人的事业很可能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败下来。 那我们看弘一大师编辑的《格言别录》中,也有几句类似的教诲,他说: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第一个“胜”,是“胜利”的“胜”那么“人忌全胜”,是“茂盛”的“盛”。那么这都是从“物极必反”的道理推导出来的,为人处世的规律。又说:“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所以一个人傲慢无礼就喜欢和别人去竞争,斗争。步步占先。结果怎么样呢?也一定会感召有人把他给挤掉。所以呢,虽然才华横溢,虽然有钱有势,还仍要处于一个谦卑尊人的态度。这样才能够处世顺利,而没有灾殃。才能够常保吉祥。
上一期: 11 奢靡之害
下一期: 13 君子欲讷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