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走近科技大牛王自如

【科技】走近科技大牛王自如

2015-02-28    16'40''

主播: 茉小小羲

274 2

介绍:
【走近科技大牛王自如】 问 科技是什么 是化简为繁 还是舍简求繁 是拥抱炫彩 而止步 还是追问探寻 它在生活中的真谛 忘记了 大道至简 何止你我 真正的科技 该流向内心 隐于无形 真正的科技 是让你感受不到科技的存在 提到王自如,也许很多人是因为那次和老罗约架才听说到的。可是作为关注科技圈多年的人来说,这个名字似乎远不止那次约架那么简单。 回想起来应该是从iPhone5的测评才开始关注到王自如,刚上大学的时候,在那之前还没有Zealer,在那之前王自如叫TechMessager。之后,很短的时间内,我几乎看完了王自如之前发布的所有视频。由此开始了解王自如这个人以及Zealer这个团队。 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那个梦想墙。在他毕业后被保险公司开除时,离职前用公司的打印机,彩印出来好几十张图片,贴在墙头,称作梦想墙。那上面便是他最初的人生目标,现在看来归根结底都是一些很恶俗的物质欲,手机、电脑什么的。但是这些东西正是他找下一个工作的原始动力。找到新的工作后,他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实现梦想墙上第一个人生目标。那是一台苹果的台式机电脑。做个开箱视频吧。可就是这个视频、这台电脑,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他生活的一切。 最初喜欢上Zealer视频的原因,就是纯粹和真挚。在Galaxy Note 2的测评中,看到他们做广播体操来测试当年如此大屏的手机到底会不会给行动带来不便。那会儿Zealer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纯粹,以最接地气的方式还原产品的本质。始终带着对产品的敬畏之心,抱着学习的态度做测评。倘若站在一个说话不腰疼的角度批判产品,尝试证明别人是错的来说明自己是对的,那样永远都做不好。说人话、接地气、有观点,王自如最初要打造的便是这种不受组织约束、在规则框架内独立抒发自我观点的表达方式。 正如王自如所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是被老师选的,是被家长选的,没有人是为自己选的。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后才渐渐意识到自己的专业并非真正的兴趣所在。但又不得不根据自己本科的专业去选择一个研究生的专业,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根据一个错误的决定去做另外一个错误的决定。所以不喜欢是正常的。他在香港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同传专业,这个以分钟计算报酬的职业能让他在毕业后不久便拿到一份令人羡慕的薪水。可他自己说有点学过儿了,语言对现在的他来说更多的是工具而非谋生的手段,他不喜欢重复别人说的话,所以翻译不适合他。很多创业者乃至年轻人在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往往失去了自我的判断,选择稳妥的路,当然,稳妥也只是个人倾向性的问题。但独立思考却不仅仅是倾向性的问题,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做什么并且付诸行动的人真的不多。就这个意义上来看,王自如在创业者乃至年轻人中应该是属于为数不多有着自己独立思考的人。对科技产品以及整个行业独到的思考和见解恰恰是他具有独立思考的表现。在国内iPhone6品牌风生水起的时候,对于这些从业者来说独立思考可能比什么都重要。 Zealer是典型的互联网“黑箱创业者”,因为喜欢开始,但却一直走在黑暗里,找不到出路。只能去试,去碰壁。现实通常是残酷的,要么在弹尽粮绝之前找到出路,否则,死掉几乎是一定的。 但是,路选定了,风景就由不得你。 倘若知道创业有那么难也许永远都不会开始。凭着自己当年的年少无知,才踉踉跄跄地走出第一步。测评本身没有商业价值,只有行业价值。行业外的人完全不在意这玩意能怎样,其行业价值又会与行业内的人的自身利益相冲突。即使你为了这件事情愿意赌上一生,别人也未必会赌上一笔钱。找投资 多方碰壁,最后发现愿意浇灌自己梦想的人恰恰是行业内的人,到底信还是不信。信的话意味着接受这个悖论;意味着将会成为带着枷锁的舞者;意味着要更加坚持初心;不信则只能把遗憾深埋在光鲜的外表下。 2012年王自如辞掉在香港的工作来到内地创业,在公寓里和李侃开始构思未来心目中的概念是怎样的,拿白板画出来的就是今天2.0交互工具的雏形。可当时这东西怎么实现连个概念都没有,只知道自己需要一个牛逼的网站。一年之后、网站连个影子都没有。那个时候才第一次明白了好产品和好想法之间有多么大的距离。创业、改变世界远没有说说那么简单。现在,当年支离破碎的想法才慢慢变得清晰明确,扎实可靠。才意识到那原来是一套行业标准。当年做不出来不是天妒英才,而是对产品没有足够的理解,对行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哪怕再给他一次机会,当时也依然做不出来。 Things get worse before they get better,不经历风雨,就不可能看见彩虹。王自如和许许多多创业者一样面临着这样 那样的挑战、困难。但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下,不忘初心最终走到了现在。并没有让自己的青春苟安,有的是进取与冒险。做有灵魂的存在,拿出能让自己感动的产品,这才是Zealer存在在行业的价值。所以很喜欢王自如的那句:“天晴了、雨停了,我又觉得我行了。” 从最初的手机也就是大哥大诞生之后,手机就在无形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智能手机时代驾临后这种影响又被无限的放大。手机的智能化,让用户可以像对待电脑那样随意地向手机添加或者修改自己想要的功能,而早已取代物理键盘的多点触摸屏幕则大大提高了人们对手机操控的便利性,人机交互的深度和频率都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手机满足的只有人们通讯的需求;而现在,手机更像人们手中的玩物。移动互联的飞速发展,手机已远远不止是扮演打电话、发短信的角色了。人们会用手机分享生活的感动、规划旅行的路线亦或是督促自己的减肥计划等等。当然这也不是一朝一夕做到的。试想一下,当全世界只有你一个有移动电话的时候,这个价值并不大,尽管历史上第一部手机的价格相当昂贵;当很多人都有移动电话,随着移动互联的大发展,你的移动电话在移动互联的大环境下才会凸显出真正的价值。所以与其说人们是在用手机丰富自己的生活,不如说是拜这个移动互联的大发展所赐。 还记得高中时候在学校总喜欢和同学讨论各品牌的手机。记得那时甚至能把很多热门的手机的参数记得一清二楚。可现在似乎参数并没有那么刺激我的神经了,倒不是因为看的多了,而是因为手机大多都一样了。手机毕竟是工业产品,当整个行业逐渐成熟后,上游的供应链日趋稳定并集中。从而造就了当下手机高度同质化的局面。厂商也不再纠结于发烧的配置,转而着眼于良好的用户体验、优雅的工业设计、扎实的制造工艺、优秀的影像系统亦或是悦耳的音质,来寻找自身的差异性。行业的游戏规则也从传统的硬件致胜转向了以服务、体验、生态为核心。 这种变化我想一定是对用户有利的。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产品从工业导向转变为设计导向,用户有了更多高颜值的产品可供选择。摒弃工程师思维,在用户的角度来设计产品,最大限度地完善产品的用户体验。手机变得越来越易用,越来越好用。过去极客们不断刷机,为的是拔掉电缆不用做任何设置就是自己最想要的手机。现在个性化自己手机的门槛越来越低了,倒不是因为刷机简单了,而是因为现在的智能手机更加友好了。当然还是有很多人宁愿翻墙也要去instagram上分享照片;还是有人随时随地准备擦拭手机的屏幕;还是有人为了键盘的手感,在今天这个时代也依然愿意带着一个黑莓。他们才是真正的极客。 乔布斯站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创立了Apple,似乎暗示着一切消费类电子产品都是科技和人文的结晶。科技以人为本,科技服务于人。也许不久的将来,我每天一早起床,我的智能手机就会为我点亮家里的灯。我的智能汽车就给我规划好了今天外出的路线亦或者告知我今天单双号限行不能开车。我去医院的时候,医生在我们谷歌账户上已经知道我的病史以及过敏信息。我做的每一件事我的智能手环都记录了下来然后告诉我离完成我的减肥大计还有多远。也许这些美好的存在就在明天。 节目的最后,作为Zealer粉丝默默期待这群“不信邪的人”在“慢几步,深几度”的方向上越来越好,也期待科技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本期节目文稿由苦鬼jsy撰写提供,谢谢大家的收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