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5.28)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5.15-5.28)

2020-12-03    04'51''

主播: 依澜🍁

226 1

介绍:
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这个人因为什么得到‘文’这个谥号的呢?”孔子说:“他聪慧而且好学,不把向比他地位低、学识浅的人请教当作不光彩的事,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了。” 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译文: 孔子谈及公孙子产时说:“他具有四种君子的道德品行:他在自己的言行上谦虚谨慎;他侍奉君主,恭敬顺从;他养育百姓,懂得施与恩惠;他役使民众,合乎道义。” 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晏婴)善于和别人交朋友,相交越久,别人越尊敬他。” 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给一种叫蔡的大乌龟盖了一间房子,斗拱上雕刻着山岳,梁上的短柱绘着彩画。这个人的智慧究竟怎样呢?”(在古代,只有天子可以将大乌龟收藏在雕梁画栋的庙堂里。孔子觉得臧文仲这样做是越礼,是不明智的表现。) 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 “未知;——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译文: 子张问道:“楚国的令尹子文多次做令尹,没见过他露出高兴的神色;多次被罢官,也没见他有怨恨的神色。每次卸任,一定会把自己的政令全部告诉给接位的人 。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可算尽忠于国家了。”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子张又问:“崔杼杀了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舍弃不要,离开了齐国。到了一个国家,说道:‘这里的执政者跟我们的崔子差不多。’又离开。又到了一国,又说道:‘这里的执政者跟我们的崔子差不多。’于是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清白得很。”子张道:“算不算仁呢?”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 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办一件事情总是考虑多次后才行动。孔子听到后,说:“考虑两次,这就可以了。” 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政治清明时,就聪明;在国家政治黑暗时,便装傻。他那聪明,别人赶得上;那装傻的做法,别人就赶不上了。” 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学生们志向高大得很,文采都斐然可观,我都不知道该怎样指导他们了。” 5.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两兄弟不记念过去的仇恨,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 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爽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家里没有)却到邻居那里讨来给了人家。” 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脸色、十足的恭顺,这幅样子,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里藏着对别人的怨恨,表面上却装作同他友好,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5.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和子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何不各人说说自己的志向?” 子路说:“我愿意把我的车马衣服跟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穿破了也不遗憾。” 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子路向孔子道:“希望听一听您的志向。” 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安享晚年,使朋友信赖我,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还没有见过能够发现自己的过错而内心自我责备的人呢。” 5.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就是在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地方,也一定会有像我一样讲求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么爱学习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