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雍也篇第六(6.1-6.15)

《论语》雍也篇第六(6.1-6.15)

2020-12-04    05'15''

主播: 依澜🍁

227 1

介绍: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是块做官的料。”(雍:冉雍,字仲弓。 南面:脸朝南。古时天子、诸侯、大夫以长官身份出现时,都是面南而坐。) 6.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还行,办事简要。” 仲弓说:“如果他平时严肃认真而办事简要,用这种方法治理百姓,不也可以吗?如果为人随便,办事又简单草率,岂不是国语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你说得对。” 6.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 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把怒气撒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也不会犯第二次。不幸的是他短命死掉了。现在就没有这样的人了,再没听说过有谁好学了。”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 请益。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 公西华被派到齐国做使者,冉求替他母亲向孔子请求小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吧。”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那就给她十六斗吧。” 冉求却给了她八十斛(约八百斗)。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坐着由肥马驾的车,穿着又轻又暖的皮袍。我听说:君子应该救济急需帮助的穷人,而不应接济那些富人。” 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译文: 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斗)当作俸禄,他不肯要。孔子说:“不要推辞!有多出来的,就拿去给你的乡亲吧!” 6.6 子谓仲弓,曰:“犂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 孔子谈到冉雍,说:“(他就像)一头耕牛生的小牛犊,长着红色的毛和整齐的角,虽然想不用他作牺牲来祭祀,难道山川之神会舍弃他吗?”(古时一般认为耕牛是不配作牺牲的,孔子的意思是,仲弓这样的人,够得上条件,为什么因为他的父亲“下贱”而舍弃不用呢?) 6.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 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别的学生嘛,只是短时期偶尔想一下罢了。”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 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 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仲由果敢决断,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来治理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又问:“冉求可以让他治理政事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治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 季氏派人来请闵子骞作他采邑费地的长官。闵子骞对来人说道:“好好地替我辞掉吧!若是再来找我的话,我一定逃到汶水北面去了。” 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 伯牛得了病,孔子去探望他,从窗户握着他的手,说:“难得活了,这是命啊!这样的好人却得了这样的重病!这样的好人却得了这样的重病!” 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是贤良啊!一小竹篮饭,一瓢冷水,住在简陋狭小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困苦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心境。颜回真是贤良啊!” 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先生的学说,是我的能力不够啊。”孔子说:“如果真是能力不够,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再停下来。你现在却是划定了一个界限(根本没有迈步向前走)。” 6.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 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去做一个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小人式的儒者。” 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 子游做了武城这个地方的长官。孔子说:“你在这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啊?”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他走路从来不抄小道,不是为公事,从来不到我的屋里来。” 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 孔子曰:“孟之反不自我夸耀。兵败溃退时,他走在最后面(掩护全军),将要进城门,便用箭抽打他的马,说:‘不是我敢于殿后,是我的马不肯快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