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观胜》崇州9镇

《梓潼观胜》崇州9镇

2021-06-01    07'09''

主播: 炆瑄

312 0

介绍:
《梓 潼 观 胜》 文/华强 一首《乡间的小路上》,把我的思绪带回故乡梓潼。“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笑意写在脸上......”梓潼,就是这样一个远离城市的边缘地带,没有宽阔的柏油马路,只有乡间小道惹人怀念。 梓潼,因场上有明代寺庙梓潼庵而得名。在梓潼场原来米市的地方建有“笃行可风”牌坊一座,旌表乡贤张觐侯对文化教育苦心孤诣的追求。而梓潼的观胜乡,则取名于观音、胜利两乡各取一字得名观胜。清末民初,乡人孙泽沛率同志军保路,又率护国军倒袁,曾在石观音场上建昭忠祠,纪念战死的义士。 古韵盆景,水木森林。蜀地自西汉文翁兴学以来,学比齐鲁。汉代人才辈出,晋、唐时居民耽于生计无忧,虽好学而不思仕进,即所谓“蜀士知向学而不乐仕官。”梓潼做官人不算多,但文人雅士却不少。乡中文脉相承,新人辈出。当代中国散文写作艺术的著名学者、长篇小说《双枪老太婆》作者傅德岷就是梓潼人。我们这一代听着《双枪老太婆》传奇精彩的故事,一遍又一遍看着《双枪老太婆》电影成长。在那个崇拜英雄、学习英雄、争做英雄的时代,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双枪老太婆的自我画像。 话说梓潼石观音,便要推荐在崇州无人不知晓的“石观音板鸭”。石观音板鸭为清光绪年间观音场一周姓大娘创制。选料考究,技术精湛,集腌、卤、熏之精华于一体,有干、香、酥之特殊风味。选仔鸭为原料,18种香料经特殊处理制成。皮色金黄,醇香味美,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油润肥嫩,味长耐嚼,风味独特,是崇州家喻户晓的传统食品之一。 走在乡间小路上,走进网红村——严家弯湾。水木年华,森林梓潼;古韵盆景,美在观胜。乡愁的记忆,如此清晰;乡愁的路上,如此惆怅;乡愁的归宿,如此向往。严家弯湾,因四弯得名,因四弯留住乡愁乡情。院子里的盆景,处处可见盆景元素,村子本身也是一个大的盆景景观。油菜花、樱花盛开的季节,花间飞舞的蝴蝶,走村串户;走进名符其实的川派盆景文化村—严家弯湾,泡一壶好茶,哼一曲乡居小唱,望着暮归的老牛,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无数乡愁忧伤,都随晚风散去...... 2020年5月 后 记 “已落天边月,犹闻指上音。”这是崇州女诗人张淑仪的诗句。收笔崇州9镇随笔最后一篇《梓潼观胜》,已是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遥望天边月,仿佛看到故乡明月、繁星闪耀。因为9乡镇不变的根魂和开放的勇气及与时俱进的精神,让我起心动念写下了崇州9镇随笔。崇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崇州的文化,光彩照人。自江原算起距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在这片灿烂的天空、厚实的文化土壤,孕育出一代代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文雅士和英雄人物:古蜀国望帝杜宇妻子朱利,史学家常璩,医学大家唐慎微,唐代诗人唐求、雍裕之,绝世美女杨玉环,爱国名将杨遇春,蜀中大儒彭云生,续红专家周玉清等;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王国英、龙文光、张露萍、余旭等;造就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张柬之、钟绍京、段文昌、高适、陆游、赵拤;著名诗人:杜甫、裴迪、贾岛、范成大等来此游历;催生过文学经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已,天崖若比邻”等名句,陆游称赞古蜀州今崇州的“江湖四十余年梦,岂信人间有蜀州”,为崇州免费做了一千余年的广告;留下过《岷山晴雪》《白塔斜阳》《西江晚渡》《东阁红梅》等唐宋八大名景;至今仍然保留着的文化胜地有:罨画池、州文庙、街子古寺、宫保府、大明寺、天官庙和读书台,一砖一瓦留下了传奇的历史进程。 昔日的蜀州文化光芒,照亮了崇州今天文明的天空;昨天的蜀州辉煌,成就今天崇州之骄傲!9镇随笔,只是崇州乡镇文化遗产的冰山一角,仅此抛砖引玉。感谢各位阅读爱好者随我深入土里土气、乡里乡味的崇州游走。您的阅读,是崇州的荣耀;您的鼓励,是我随笔的动力。从“蜀中之蜀”到今天的翡翠之城,让我们一起“阅思崇州史,弹奏琵琶琴”,吟唱翡翠赋。 庚子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