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江畔绽放楹联“达玛花”

白龙江畔绽放楹联“达玛花”

2016-06-27    10'09''

主播: FM786316

27 0

介绍:
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暨第三届舟曲民俗风情楹联文化节,近日在有着“藏乡江南”美誉的中国楹联文化县------舟曲县举行。节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楹联专家学者以及楹联爱好者一同参加了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首届西北五省楹联联席会议、舟曲楹联文化专题展览、“松棚楹联灯会”申报国家非遗项目专家论证会、博峪采花节、巴寨朝水节、国家4A级景区拉尕山系列活动、经贸洽谈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近年来,舟曲的楹联文化发展势头强劲,在当地楹联文化已形成传统资源的优势下,由政府搭台,一举成为甘肃省乃至西北甘宁青新四省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县。今天的《今日观察》请听《白龙江畔绽放楹联“达玛花”》,采访记者:王克华 陈春兰。 (录音:今日观察2016.6.17 9分01秒)   行走在舟曲的街头,总会和楹联相遇。只字片语,或描绘美好生活,或祭奠过去憧憬未来,或祈愿幸福祥和。“多阅益书增智慧,少说闲话养精神”是说舟曲人的品格高的;“秀水灵山武坪美景,香云花雨林海风光”是说舟曲人的家乡美的;在舟曲县江盘乡河南村卫生室,配药室柱子上“但愿人百病莫生,何妨我千秋不老”的楹联和墙上悬挂着的养生知识相得益彰。每到晚上,位于舟曲老城区的对联一条街,就会迎来超高的人气。本地人会来这里休闲,外地人会来这里参观。人们漫步街头,或者观赏对联,或者拍摄夜景,时时处处享受着精神的愉悦。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现在县上搞了一个廊,我给它题了一个‘中国楹联文化第一街廊’,这样在全国第一个,没有的。”楹联文化在舟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据文献记载,舟曲楹联灯会,灯火兴于隋唐,对联盛于明清,至今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受楹联灯会传统熏陶,舟曲历代文人都喜好在民间交往和民俗活动中赠送和张贴楹联,楹联创作历史悠久、作品丰富、参与广泛,已成为舟曲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舟曲市民常磊告诉记者每年这里都要举办楹联灯会(17:1:0):“从我记事以来,一直都有,我爸我爷爷经常给我讲这些,吟诗作对,挺文雅的。”舟曲自明代以来就有在元宵举办楹联灯会的传统,此传统在中国大地上是最为悠久的,形成了楹联文化现象。这些楹联与书法、灯艺、美术相配合,或礼赞时代、歌颂风物,或倡扬美德、鞭笞丑恶,蕴育了舟曲小城人喜文好墨的风俗,几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楹联作品。舟曲楹联文化起始历史之早、积累作品之丰、民间爱好之甚,是所罕见的。甘南知名作家张斌: “舟曲自明代以来每年就有办“元宵楹联灯会”悠久的传统,楹联灯会它集楹联、诗词、书法等融为一体,成为舟曲汉民族各种文化综合展示平台。这种文化,在我们整个甘肃,甚至在中国大地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为了保护和弘扬悠久的楹联文化传统,鼓励民间楹联文化创作,。2014年的9月,舟曲县主管文化的副县长徐亚升来兰州,就“将楹联引入甘南州香巴拉艺术节”一事是否可行,找到甘肃楹联学会讨“方子”。“再不能像以往一样,一办艺术节就是唱歌跳舞,舟曲应该有自己的内涵,办出自己的特色。”这是徐亚升当时鲜明的态度,徐亚升:(1:3:0)“舟曲楹联文化方面有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想打造中国楹联县。把我派到省上楹联学会去拜访他们。他们非常支持这个工作,在现场,我们就在他们的办公室制定创建楹联文化县的方案,怎么筹划。”从2014年起,舟曲县根据创建“楹联文化县”相关标准和省楹联学会提出的建议,做了大量而积极的工作,通过制定下发《舟曲县创建楹联文化县实施方案》,成立由县长任组长的舟曲县创建楹联文化县工作领导小组。近年来,舟曲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街”、“一园”、“一场”、“一校”、“一赛”、“六景点”建设工作,成功举办了“全国楹联大奖赛”,打造了“中国第一楹联文化街廊”,舟曲还出版发行了《楹联通俗写作读本》、《舟曲楹联荟萃》、《达玛花——舟曲历代楹联诗词作品选》、《藏乡江南——全国楹联文化作品集》等楹联文化作品,舟曲楹联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2015年2月舟曲县荣膺“甘肃省楹联文化县”称号,2015年6月荣膺了 “中国楹联文化县”牌匾。舟曲县县委书记石华雄:“我们舟曲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第二个荣获国家级楹联文化县的单位,同时我们更是中国藏区十个自治州第一个国家级楹联文化县,同时还是西北五省第一个获此荣誉的县。”在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上,舟曲县找准了楹联这个切入点,有效实现了历史与现实、文化与旅游、民生与经济的有机融合,借助得天独厚的楹联文化资源,凭借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舟曲县成功获批楹联文化县,楹联文化成为新时期促进民族团结、增进民族情感、凝聚民族力量、传承民族文化、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纽带和平台,对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大发展意义重大。舟曲县县委书记石华雄:“楹联文化已成为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了将楹联文化发扬光大,舟曲县全力挖掘、整理民间楹联文化作品,并举办了“全国楹联文化大赛”,从楹联教育培训到楹联景观建设,从楹联创作整理到楹联出版宣传,舟曲县的楹联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走进舟曲一中和峰迭新区中学,各楹联名家的书法联匾,悬挂于学校各建筑物的大门楹柱上,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学校还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楹联、撰写楹联的热潮中。舟曲县一中副校长杨延玉(610:4:0)“楹联对我们舟曲人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家家户户贴春联,几乎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这件事情。2014年9月,咱们县委县政府争创楹联教育文化县的时候,我们舟曲一中列为楹联文化教育基地。咱们舟曲有个楹联诗词学会,有7个这方面的专家,包括州上张斌先生、知乎先生专门都给我们做了一些相应方面的讲座,联律通则这方面的讲座。我们学校有60多个教学班,每个班的楹联爱好者,加上语文老师300多人,就组成这个楹联爱好者的队伍,我们先后举行了两次舟曲一中师生楹联创作大赛,通过举行这两次大赛就给同学们一些鼓励,让老师们先是爱联,再是喜欢联,最后就能够真正做联、赏联。我们又把楹联文化进课堂,两周上一次。我们学校出了两本楹联知识讲座的教材,出了三份舟曲一中楹联报纸,还办了一些学生手抄报,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和加强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了解。最终要达到楹联文化渗透到学生的德育教育,真正达到文化育人的这个效果。”在本届艺术节上,与会代表共同见证楹联文化建设新成就,一起谋划楹联文化发展新思路,召开了西北地区楹联联谊会和舟曲“松棚楹联灯会”申报国家非遗项目专家论证会,举办了舟曲楹联文化专题展览。来自全国各地的50多位专家学者、论文作者围绕本次中国楹联文化翠峰山高峰论坛主题——“一带一路”楹联文化为题进行了研讨。中国楹联学会会长蒋有泉:“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楹联精彩表现出来,所以这次一带一路是国家的大战略,一定可以用传统文化,特别是楹联提升它的文化品位。”任何一种文化,说到底都要有人在经济生活中传播。舟曲松棚灯会目前作为一个非遗项目,它自然离不开传承人的话题。可是它在传承人问题上遇到的并非目前非遗项目普遍面临的传承人稀缺问题,恰恰相反,在舟曲已形成人人论联、校校诵联、处处有联的全民参与热潮下,如何落实对传承人进行持续的培养,真正让楹联文化发扬光大,如何围绕打造“山水新舟曲·藏乡小江南”旅游品牌,进一步加快楹联文化产业园建设,这可能是舟曲楹联冠以国字号后,应该主动应对的更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