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和谷

《品茶》和谷

2022-06-17    04'46''

主播: 强莉为您读诗

177 0

介绍:
《品茶》作者:和谷 前不久,我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品茶会。品茶与茶话之间,虽仅一字之别,内涵则完全不同。会议内容不是老一套的茶话,而是话茶,核心是一个“茶”字。平日里,常饮朋友从陕南捎家的青茶,与其说是那股清香的味道合乎胃口,不如说是那于沸汤中舒展开的鲜绿的叶片更贴近于一种对生命的感觉。我也饮过青城的苦丁茶,并写过一则小记,那是苦香的诗趣。也饮过云南红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其铜汁一般的橙红色。但对于茶道,我却不敢充内行,完全是一个门外汉。所以,品味主人斟上的一道道龙井、碧螺春、茉莉花茶及其他名贵茶时,就只是尝出了清苦淡雅的滋味,说不出一番在行话来。似乎是,斟饮之中也不失为一种文化心理上的陶冶与追求。 在故土山原上,饮茶已成了一种待客的礼仪。记得童年时常去一处老窑里消磨时间,那里有小茶炉,火光闪烁,茶香飘溢,听祖辈们讲那前朝古代的传说。一杯热茶,便驱逐了生活中的沉重感,那氛围使庄稼人享受到了岁月的亲切。饮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实在值得寻味再三,于人健康的补益,则是悄悄潜入人体的。 “窗前无花香自溢,思将烟火试新茶”。这诗句所托出的意境,会使人有涤尘消烦时的美妙心境。我没有读过陆羽的《茶经》一书,想来是很精彩的。据史料载的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曾治愈隋文帝的头疼病,其茗草即茶也。天下始知饮茶,据说即由此而来。茶叶的加工制造,有“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芽之,封之”之说,其中充满艺术劳作的趣味。我生长于渭北黄土高原上,从小饮的茶多系土茶,是母亲采了一种叫花杏树的叶子,蒸了晒了,泡开水饮的。色泽固然艳丽,味道却苦涩,或者极寡淡,但总比白开水好喝。如今常饮汉江边的青茶,就想到白居易的词句:“蜀茶寄到但警新,渭水煎来始觉珍。”居于渭河边的都市品茶吟诗,更觉兴味无穷了。 品茶会归来,我便一日不可或缺于茶了。不是想精通于茶道,而欲求品味曾疏忽了的一种美好的生活情趣。 1988年2月于大雁塔
上一期: 巜米脂风情》和谷
下一期: 《酒道》和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