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说︱立戒第四十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大人说︱立戒第四十四: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2018-03-28    04'47''

主播: 明道堂经学教育

20 1

介绍:
【小编】江希张被誉为民国第一神童,一位大德推荐大家细细研读其12岁所作的《道德经白话解》。我们且乘着神童所造这辆牛车,走一程看看吧~ 【原文】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心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字解】 费是耗费。 【章解】 人多好名,名和身那个亲近? 人多贪货财,身和货财那个值得多? 人多以得为荣,以失为病,不知必失而后才得,得和失那个为病? 因此所以甚爱名了必大费精神,多贪财货藏起来,必招众人的怨恨,重重的失了。 必知足不妄求,才不遭羞辱。知道止住不妄贪,才不遭危险。可以长久呢。 【演说】 世界上人扰扰攘攘,奔波劳碌,无非求得名利,无非求享大名求厚利。 且人情无非是得名利就欢喜,失名利就忧愁。 不知求名必耗费精神,损了身体;求利以身发财,也是这样。 放于利而行多怨,得利多必遭危险,得大名遭人的嫉妒破坏,也是这样。 名利皆身外的物,为求名利损了身,哪个亲?哪个过?哪个多?哪个少? 且说有得就有失,得失何必计较。得还是从失来的,必然先失了才能得。 就像一草一芥,是至小的了,还必得用眼看着,屈了身体,用手拾起才能得着。 虽然得了,眼光气力却先失了。 就像值一文钱的东西,是至贱的了,还必须用钱才能买得。 虽然得了,金钱却先失了。 至小至贱的,还必然先失去而后得,大的贵的可想而知了。 所以天地间的事情,没有无故就能得的。 得何足喜,失何足忧,君子坦然自乐,就能脱开得失。 小人忧苦烦恼,就是患得患失。 不知得不是求了来的,失不是患所能免的。 惟有超出得失以外,尽上为人的天职,自然先离而后获,不求得而自得。且一得永得,万古不失。 像孔子当日存老安少怀救济天下万世的心,周流列国,一辈子没有得志。 有说他似丧家之犬的,有说的迂阔的,有说他何德之衰的,有说他为何是栖栖的。是将名誉失了。 从鲁国辞了司寇走了,到各国皆没有作官,穷困一生,是将利禄失了。 就因为失了名利,却得了万世师表,生民未有的大名。 得了爼豆千秋,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的厚利。 回想列国时那些得名得利的,反到皆是失了。 孔子固然无心求名利,然而有实就有名,有德就有禄。 看到这里,人也就求实行修大德就是了。 何必然求名利,何必然算计得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