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场】用文学的热泪清洗历史的冰冷——海岸私语:莉迪亚·若热 x 吕婷婷

【第3场】用文学的热泪清洗历史的冰冷——海岸私语:莉迪亚·若热 x 吕婷婷

2021-12-06    26'50''

主播: 中欧国际文学节

323 1

介绍:
用文学的热泪清洗历史的冰冷 六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女性视角——字里行间”的第一场对谈活动如期举行,葡萄牙作家莉迪亚·若热(Lídia Jorge)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文所在读研究生、《海岸私语》译者吕婷婷作为对谈嘉宾出席了本场活动。原《新京报》资深记者,现独立文化记者,青年写作者柏琳担任活动主持。 莉迪亚·若热是一位传奇的葡萄牙作家,曾被著名的法国杂志《文学家》评为“十大文学声音”之一。她的作品代表了“后革命一代”的葡萄牙作家写作风格,她的作品已在全球范围内翻译,因此赢得了许多著名奖项。莉迪亚有两部小说在中国出版,分别是:《那些人,我们将铭记》 (Os Memoráveis, Those We Shall Remember) 海天出版社出版,以及《海岸私语》(A Costa dos Murmúrios, The Murmuring Coast) 世纪文景出版。 在本场对谈活动中,作家莉迪亚·若热和译者吕婷婷分享了她们创作和翻译 《海岸私语》的过程,并以 《海岸私语》为文本分析了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重点探讨了在历史的书写过程中女性视角的重要意义。 用文学的热泪清洗历史的冰冷 《海岸私语》这本书以一位老妇人的视角展开,她回望了自己在非洲莫桑比克度过的那段时光。法国日报《世界报》评论道:“莉迪亚·若热清楚如何还原一位女性坦诚赤裸的话语,并通过她的叙述,重现那场肮脏的战争:弥漫着残酷、阴沉而无助的气息。”莉迪亚·若热本人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就曾在非洲安哥拉和莫桑比克担任老师,而这段经验也成为了她重要的写作蓝本和灵感来源。 莉迪亚·若热分享道:“其实有很多人也会问我为什么要书写近代历史所发生的这些事情?这是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段历史的一个见证者,我不想给后代留下的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历史,我希望可以通过小说创作从另一个层面去书写历史。我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指南就是——我要用文学的热泪来洗历史的冰冷。我希望可以为即将消失的这一代留下一些东西。” 极具个人特色的语言风格 译者吕婷婷表示莉迪亚·若热的《海岸私语》这本书,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特色, 因此也给她的翻译工作造成了特别大的困难。吕婷婷分析了《海岸私语》这本书的几大语言特征:“第一,各种时态交错使用,很好的去展现了过去和现在的纠葛状态;第二,多使用短句,或者某个特定词语会重复出现,这会形成一种语言的节奏感,给人一种破碎、断裂、跳跃的感觉;第三,常使用口语及方言,在翻译成中文的时候我也需要从国内各地的方言中搜刮相对应的表达;第四,书中会出现非常多的各学科专有名词,比如热力学、动力学等等,营造出一种陌生感和间离感。 找到自己的文学声音 在活动的尾声,主持人柏琳老师提问到:“在康乃馨革命之后,在脱非入欧之后,我们该如何重新定义葡萄牙文学?葡萄牙作家又将如何寻找自己的文学声音呢?” 莉迪亚·若热表示:“葡语其实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语言,葡语文学的叙事传统是非常诗意的。但这也让葡语文学没办法变得非常大众和流行。”莉迪亚还跟我们介绍了很多优秀的葡萄牙作家:“我们其实有非常多好的作家,不仅仅有费尔南多佩索,还有若泽·萨拉马戈、洛博·安图内斯等等,他们的写作都带有葡萄牙文学本身的特点和印记。而另一方面,葡语文学还夹杂了非常多方面的遗产,有欧洲现代主义、有南美洲的叙事风格、还融合了葡萄牙语本身的一个语言结构,是非常多元的、交叉融合的,充满活力的。” 最后莉迪亚·若热还特别强调,在葡萄牙,女性作家的数量也在不断的上升。特别是在康乃馨革命之后,葡萄牙女性作家的发声和创作,让葡语文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结合本届中欧国际文学节“女性视角——字里行间”的主题,吕婷婷也补充道:“如果说你真的想了解,所谓女性叙事或女性声音是什么,渴望看到一种回望过去与过去和解的叙事方式,或者希望可以通过阅读获得一种对历史的再认识和和反思,那么我相信《海岸私语》这本书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后现代主义打破精英与大众文学分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作家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外读者而消除国别阅读障碍,而莉迪亚·若热的这份独特性和文学性则显得更为珍贵了。感谢作家莉迪亚·若热和译者吕婷婷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对谈,第六届欧洲文学节也将继续在中欧关于文学的对话中,展现出字里行间里的女性力量,请各位读者可以持续关注我们的活动! 🇨🇳📖🇪🇺 工作人员名单 文案:小羊,可可 主播:可可,Emma 剪辑:Emma 后期: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