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的“人才”政策,或引发创业恐慌

大城市的“人才”政策,或引发创业恐慌

2017-04-05    07'19''

主播: 马金同

113 7

介绍:
文:马金同,著名商业评论人,伊视可验光车创始人。 马云在最近一期的演讲中说:sin、cos、tan、cot这些三角函数中的东西,除了上学考试时候用过以外,至今没有用过。言外之意,当年所学的多数内容,对于他的成功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凭借兴趣学习的英语,对他还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近,我们伊视可验光车有一位拥有十几年临床经验的验光师离职了,在他供职于伊视可期间,完全零投诉,而且点名要他“上门配眼镜”的老客户复购及口碑复购率,累计超过80%以上。当我挽留他的时候,他只跟我说了下面这段话,我便无言以对。 他说:孩子大了,要上学。但是在上海没有户口,孩子是没有资格上学的。虽然有“积分”这个政策,但是自己高中毕业就考了验光师证,开始工作。因为没有本科以上学历,所以在积分上面也是无路可走。有人给他出了主意,上国际学校!但是每年动则十万八万的学费,让他无力承担......如果让孩子自己回老家上学,无疑中国又要多一个“留守儿童”。这在于他们夫妻二人来看,是无论如何接受不了的。 我非常无奈的送走了这位在上海,乃至在全国都算是非常优秀的验光师之一。 回到办公室座位上,我愣愣的想着:难道有学历的才算是人才吗?才能享受“人才引进政策”吗?其实,我和我的这位验光师一样,是一个外地人,也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大学学历,但是依靠自己和团队的努力,创办伊视可“验光车上门配眼镜”7年以来,不说商业价值的创新吧,在伊视可验光车覆盖的全国30多座城市中,也在为这个社会、国家解决“就业”问题。但是从很多有关的政策角度去看,我并不算是一个人才......所以,我的这位验光师今天面临的窘境,也将是我要面对的。 伊视可验光车有一个供应商,他告诉我,他有一位朋友曾经在上海创业多年,外贸事业做的很大,各方面也都符合了人才引进的政策了,但是由于一个“意外”,在“全面放开二胎”政策颁布的前1年,生下了“二宝”,于是被积分政策“一票否决”了。不得不把公司关掉,解散全体员工,带着老婆孩子“滚回”了老家......我相信,在全国很多对人才以学历或计划生育政策为判定标准的大城市中,这样的例子绝不在少数。 由于创业的关系,我多年来面试过很多人。经我面试的,其中不乏许多国外留学生,或国内一流大学毕业的所谓人才,但是真正留下的却寥寥无几。即便留下后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不被那些低学历人淘汰的更加少之又少。所以,时间长了我总结出一个“歪理”:那些被挤走的高学历人中,大多都是学历越高,胆子越小,越追求四平八稳。创新能力不高,执行力较差。胡吹神侃的功夫倒是一流(否则我也不会被骗而留他们下来试用)! 这个“歪理”显然有点以偏概全,但是足以证明一点:对于一个人才来讲,学历并非评判的唯一标准,甚至不是评判的主要标准。对于企业而言,真正的人才标准应该是创新的能力、执行的能力。而在这一点上,可能“无知者无畏”的低学历人,会更胜一筹! 此前我看过一篇标题为《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高考状元下场如此令人震惊》的文章。文中提到:“恢复高考以来的1000名高考状元,没有一位成为行业领袖。”这无疑也证明了我的“歪理”:是不是人才,不是用学历来证明的! 我不得不承认,我们伊视可“验光车上门配眼镜”的大多数同事们,大多都如我一样,因为诸如出生在农村,教育资源有限,或家庭条件有限,而学历不高。但是也都如我一样,正因为学历不高,每天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必须更加认真、仔细的去工作,去为企业、市场创造价值,才不会被那些拥有高学历文凭的人挤走,才能通过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搏回自己曾经输在起跑线上的尊严! 他们陪着我,度过创业最最艰难的7年,我视他们为宝贝疙瘩,但是这远远不够!我更希望大城市也视他们这些真正的人才为宝贝疙瘩。不要用那些过于片面的评判标准,而让他们不得不忍受“妻离子散”。 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如果大城市真的想鼓励创业,就要尽快的修改有关对于“人才”的评判标准,否则那些外地的创业者一定会恐慌!本地的创业者也可能会因为得不到稳定的、真正的人才而恐慌! 好了,篇幅有限,今天给您唠叨的这个“创业路上”的小牢骚就到这里了!我是伊视可验光车的创始人,马金同。如您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创业的故事、经验、小窍门儿,欢迎您持续关注“金同会客厅”。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