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从而可以自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从而可以自全

2019-04-21    13'34''

主播: 无恙的元素

182 2

介绍:
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关系里的人,总是一起出现,相互定义,相互成就。 就像我们说,是父母生了孩子,但是从关系的角度,你也可以说是孩子生出了父母:因为如果没有孩子,你怎么能自称父母呢? 这样的说法,并不是文字游戏。这关系到我们怎么理解人这种独特的存在。 你是把人看作一个个独立的、偶尔产生联系的自我,还是把人看作完完全全的关系中的存在? 通常,我们会从个体的角度来思考自我。 我们会假设,存在着一个稳定的、独立于他人的自我,这个自我决定着我的想法和行为; 相应的,我的想法和行为背后,隐藏的是我的个性,个性决定了我在大多数情况下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我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一定是这个“自我”有问题,比如意志不坚定、情绪不稳定,甚至严重点,有心理问题。 从现在开始,我想请你抛开刚才那个视角,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自我,那就是关系的视角。 这时候你会看到:其实并没有一个单独的自我,每一个关系里,都有一个不同的自我;不是你的个性,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决定了你的想法和行为;如果你表现出自己不想要的行为,那也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所处的关系出现了问题。 那么,从关系的视角看自我,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这是一门讲改变的课。可是,如果你从个体的角度来看自我,觉得你有一个稳定的个性。稳定,就意味着你很难改变。 有时候,妨碍我们改变的,正是我们头脑里那个顽固的“自我概念”。 可是,如果从关系的视角来理解,你在不同关系中的自我是不一样的,你就可以去不同的关系中,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你不再需要给自己贴类似“敏感内向”、“自卑”、“自信”这样的个性标签。你会去审视具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导致了你现在的行为。你也可能会去寻求另一种能让自己表现更好的关系。 同样,你也不会去指责别人为什么有这么古怪的个性,而会去理解什么样的关系,让他表现出这样的行为。这增加了自我发展的潜力,也拓展了改变的空间。 我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自我,其实就是一种抽象化思维的产物。你有很多的关系,每一种关系里,都有一个自我。你把这些“自我”的个性抽象出来,就变成了你头脑中那个固有的自我。 这种思考会增加控制感,可是也让自我变得很稳定,很难改变。 而从关系看自我,就是一种正念思维,也就是近的思维,是把每个自我,放到具体的关系中,从每一段关系,去看自我的表现。这当然会增加改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