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傲慢与偏见》有感(徐依亭)

读《傲慢与偏见》有感(徐依亭)

2018-07-24    07'17''

主播: 欧阳若菲

126 0

介绍:
贝内特太太,将自己后半生的幸福寄托于五个女儿的婚姻上。只要朗恩伯附近,来了邻居,她便以考古者的心思深挖穷究,发微探幽,四处打听其身世,背景等,如果听闻有钱的单身汉来此,便热衷于同人热议他的逸闻趣事,思索着从自己的女儿中为其选出一位太太。在她的意识里,富贵的单身男士都应该有位太太,并把他们看做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宾利的到来,揭开了故事的序幕。贝内特太太绞尽脑汁,为大女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会,在舞会上,简和宾利初次相见,并且双方都为对方的所吸引。同时,另一对冤家也开始了戏剧性的认识。 简和宾利,是传统的才子佳人,初次相遇,互生好感,经过几次的聚会,发展顺利,虽经历波折但并不陡曲地结合在一起。而伊丽莎白和达西,一个理性带有偏见,一个绅士但却傲慢,从开始的成见,到抵触,到碰撞,到坦白的决裂,最后彼此谅解,情定一生。 姐妹俩都不负希冀地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虽然这满足了愚蠢母亲的虚荣心,但她们是嫁给了爱情,而不是委身于金钱和物质。 简,乐观,温柔,优雅,贤淑;伊丽莎白,善良,理性,知书,爽直。在其成长的路上,没有受家庭母亲的遗传和熏染,后天的培养了优秀的品质。而其几个妹妹,却在母亲和社会的影响下,言语孟浪,行为放荡,爱慕虚荣,沽名显摆。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深的,坏的环境能让一个人变成厕所,奇丑无比,令人厌恶。但简和伊丽莎白,在知识的温润下,挡住了各种肤浅和魅惑,为自己赢得了归宿和幸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莉迪亚与外边光鲜,温和迷人却游手好闲,债台高筑的威科姆同居私奔,伤风败俗。 达西和宾利,皆出身豪门。尤其是达西,其家资雄厚,权利无边,是典型的上流贵族社会。这样的出身,他一方面学识渊博,但难免傲慢。最初存在着门第观念,譬如舞会上神情倨傲,后又因朗恩伯丑态百出的家风,差点拆散一对姻缘。然而,让人钦佩的是。达西的善良,坚毅耐心,以及知错就改的决心,他待人真诚,对不务正业的威科姆仁至义尽,帮伊丽莎白找回私奔的妹妹,并促使其以结婚掩饰秽闻,挽回朗恩伯的声誉,面对姨母女儿的联姻,不为高贵所惑,毅然决然地等待伊丽莎白。而宾利,一直对简情有独钟,在其离开后不改初衷。他们正是借持之以恒的品质,最终赢得才女的芳心和眷顾。 当下的社会和十八世纪的英国,有多少差别? 二百年前的英国,举国沉浸于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享受着日不落帝国的歌舞升平,资产阶级社会充斥着物欲横流。传统观念里婚姻是门当户对,物质是结婚的基础。如简和伊丽莎白的父母,他们二十多年的夫妻生活,似一汪死气沉沉的水,太太喋喋不休,先生沉默寡言,前者热衷交际,后者读书自娱。他们就是这样平静地生活着,或许维持婚姻的不是爱情,而是畸形的虚名。 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带来的巨大变革,国人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饥馑,没有霍乱,没有战火,没有奴颜婢膝。处处高楼大厦,灯红酒绿。人们宣扬着千年未有之盛世,享受着繁荣富强之成果。吃喝游玩,应有尽有。这真是远迈历史上的汉唐、康乾盛世,正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地走在世界舞台中央。呵,这多荣光啊! 水涨船高,现代的婚姻也姿态高调。相亲结婚时,评估的是有多少资产,有甚名车,有甚豪宅。如果谁嫁了个身价不菲的主儿,谁娶了个有钱有势人家的女儿,都会被无限羡慕,瞧,人家积了几世的福啊。有为拆迁款结婚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羹;有为世俗关键结婚的,年龄到了,老大不小了,该结婚;有的,是闪着玩的。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中国式结婚,只要见怪不怪,总会演绎着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戏剧。 既然是演绎,既容易骗了观众,也容易使自我迷失。看,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据,离婚率居高不下,大有一飞冲天之势;听,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悲剧,流血事件层出不穷,大有爆发世界大战的危险。艳照门,出轨门,门门洞开;车战,野战,战战不息。还有多少隐藏着的黑暗,还有多少人秘密潜伏于水面? 文化可以春风化雨,滋润精神;物质则病毒肆虐,毒害心灵。没有文化的爱情,只有物质的婚姻,结果是悲剧的,难道悲剧是人生最高的艺术吗? 文化大师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艺术悲剧,而芸芸众生追求的最高戏剧应是齐家治事。婚姻是不能没有爱情的,正如大江大河不能没有活水之源的。 《傲慢与偏见》所讲述的不同婚姻的故事,不正折射出社会民情吗?愿达西和伊丽莎白式的多一些,莉迪亚和贝内特夫妇少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