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52·鄘风8·相鼠

诗经52·鄘风8·相鼠

2022-08-05    08'11''

主播: 雁来花开

236 3

介绍:
诗经52 鄘风8 ◎相鼠◎ 佚名〔先秦〕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疑难字注音版 相鼠 佚名〔先秦〕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sì?  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chuán死?  译文: 请看老鼠还有皮, 这人行为没威仪。 既然行为没威仪, 为何还不死掉呢? 请看老鼠还有齿, 这人行为没节止。 既然行为没节止, 还等什么不去死? 请看老鼠还有体, 这人行为不守礼。 既然行为不守礼, 那就快死何迟疑? 注释: 相:看。 仪:威仪。 止:仪容举止。 俟sì:等待。 遄chuán:疾速。 【赏析】 相 鼠 《诗经》是周代先民思想情感的优美表达,其中不乏对美好事物的尽情赞美,更有对丑恶事物的无情痛斥。而《诗经》的所有怨刺之诗中,《相鼠》要算是骂人骂得最痛快、最尖刻的一首。 这是人民斥责卫国统治阶级偷食苟得、暗昧无耻的诗。在周代,统治阶级定了一套“礼”,去欺骗、统治劳动人民,借此炫耀自己的权威,巩固政权。他们嘴里说礼,实际上他们的行为是最无耻、最无礼的。人民看透了他们的欺骗性,忍不住满腔怒火,大胆诅咒他们。他们认为那些长着人形而寡廉鲜耻的在位者连老鼠也不如,不仅痛斥,而且还要他们早早死去,以免玷污“人”这个崇高的字眼。至于所刺的“在位者”是谁,所刺何事,年代久远,已无法考实。这一篇大约是《诗经》里骂人最露骨、最直接、最解恨的一首,像这样不假掩饰的表达痛斥之情的诗歌,在三百篇中是极为罕见的。 至于所骂何人,历来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是百姓刺骂统治者,有人却说是“妻谏夫之诗”,持前种说法的人更多。统治者饱读诗书,满口尊卑礼仪,暗地却作出许多卑劣的勾当,这当然会遭到百姓的怒骂。其实,不必这么狭隘地去理解《相鼠》。无论何种人,只要品行龌龊,就会使人侧目,哪用得着分什么贵族士大夫、平民老百姓。这么来看这首诗,也许更有典型意义。 诗以鼠起兴,直接引起人们的憎厌之情。从古至今,老鼠这种动物都很不受人欢迎。首先,老鼠长了一副不讨人喜欢的嘴脸,浑身灰色,尖嘴小眼,形象上就让人没有好感。而且老鼠喜欢在夜间活动,一出来就四处张望,显得十分狡黠。更叫人无法忍受的是,老鼠偷窃成性,咬坏物品不说,还毁坏庄稼。所以一提起老鼠,人们便毫不掩饰对它的憎恶。《诗经》中所有写到“鼠”的诗里,无一不把老鼠当做痛斥和驱赶的对象。 以好衬恶,固然能显出恶之不好;而以一恶比另一恶,则更显其恶之甚。鼠已如此可厌,作者还用它来衬托丧失礼义廉耻的人,可见人无德行所引起的反感远甚于老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在诗作者看来,老鼠尚且还有一张皮,作为人却没有人应有的威仪,这种人不配活在世上,不如早些死掉的好。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诗人继续骂道:“你看看那老鼠还长着牙齿,有的人却不知羞耻!做人而无羞耻之心,不死还等什么?”及至第三章,诗人的怒气不仅未消,反而有所增长:“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老鼠还有体,人却不知礼!做人如果不守礼,为什么不赶快去死? 三章语义相似,但绝不是诗人重复啰唆的谩骂。每一章在意义上都比前一章更进一步,言词逐渐激烈,情绪逐渐加强。“仪”、“止”、“礼”,一字之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把一些人卑鄙龌龊的品质揭露无遗。在一步步揭露丑陋面目的同时,诗人的情感渐次升温。从“不死何为”到“不死何俟”,再到“胡不遄死”,一问比一问尖锐,一问比一问怒不可遏,直有立即将德行败坏之人从人间清除的架势。老鼠过街的后果不过是人人喊打,打跑了也就作罢;可是一个尽失为人之道的人却激起众人“胡不遄死”的呼声。可见在古人看来,人若不守礼仪,便也不具有生存的价值了。 从人的角度看,老鼠的品性确实恶劣,但也有例外。《关尹子》中有“圣人师拱鼠”的记载,这也许为解释《相鼠》提供了另一个角度。关中之地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传说:孔子云游天下,来到潼关,看见田边有群鼠拱爪站立,对日作揖。孔子见秦地老鼠尚懂礼仪,便不去秦地游说。南朝刘敬叔《异苑》的记载与此传说类似“:拱鼠形如常鼠,行田野中,见人即拱手而立,人近欲捕之,跳跃而去。秦川有之。” 在这样的背景下看,“相鼠有皮”、“相鼠有齿”、“相鼠有体”不仅是说老鼠皮毛俱全,也有老鼠虽形容猥琐却有礼仪之心,人虽衣冠堂堂却不行礼仪的意味。如此一来,人之不如鼠辈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