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53·鄘风9·干旄

诗经53·鄘风9·干旄

2022-08-05    07'50''

主播: 雁来花开

229 1

介绍:
诗经53 鄘风9 ◎干旄◎ 佚名〔先秦〕 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 孑孑干旟,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疑难字注音版  干  旄  佚名〔先秦〕 孑孑jié干gān旄máo,在浚之郊。  素丝纰pí之,良马四之。  彼姝者子,何以畀bì之?     孑孑干旟yú,在浚之都。  素丝组之,良马五之。  彼姝者子,何以予yǔ之?     孑孑干旌jīng,在浚之城。  素丝祝之,良马六之。  彼姝者子,何以告之?     译文: 招贤旗子高高飘, 插在车后到浚郊。 旗边镶着白丝线, 好马四匹礼不少。 那位忠顺贤才士, 用啥才能去应招? 招贤旗子高高飘, 驾车浚邑近郊跑。 旗边镶着白丝线, 好马五匹礼不少。 那位忠顺贤才士, 用啥办法去应招? 招贤旗子高高飘, 车马向着浚城跑。 旗边镶着白丝线, 好马六匹礼不少。 那位忠顺贤才士, 用啥建议去应招? 注释: 孑(jié)孑:独立,旗帜高高树立的样子。 干旄:军旅中指挥士卒用的旗帜,干即旗杆,又称竿,竿的顶部往往有装饰物,称干首,干首装饰牦牛尾,以长线拴系的羽毛为旗幅,即干旄。 浚(jùn):卫邑名,距卫国新都城楚丘不远,今河南濮阳南。  素丝:白丝。 纰(pí):在衣、帽、旗帜上镶边。 四之:四匹良马为一组,下文五之、六之,意思一样。  姝(shū):美好。  畀(bì):给予。 旟(yú):古代的一种军旗,上面画有鸟隼的图像。 都:城邑。  组:连属,拴系。  旌jīng:旗帜的正幅,用羽毛编制而成,称旌。  祝:编织。 【赏析】 这是赞美卫文公招致贤士、复兴卫国的诗。诗人叙述卫国官吏带着良马礼物,树起招贤的旗子,到浚邑去访问贤士,征聘人才。 全诗共三章,每章六句。“孑孑干旄,在浚之郊。素丝纰之,良马四之。彼姝者子,何以畀之?”诗中主人公仿佛正要去拜访什么贤者,这一路上他高高扬起插在车上的旗帜,手里不断地挥舞着旄鞭。一摞摞白色银丝镶边的旗帜,精美而大方,四匹千里骏马紧跟其后。主人公认为,即使是这些也不能表达我对贤者的尊敬,那位美好的德才兼备的人,我该拿什么献给你?本章采用的是赋法,直言铺叙,直抒胸臆。 “孑孑干旟yú,在浚之都。素丝组之,良马五之。彼姝者子,何以予之?”高高在上、迎风招展的旗子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鸟儿。驾车前行,眼看就要进到城里。旗杆上拴着白色的丝线,十分显眼。车后面跟着五匹千里马,让人心生羡慕。那位美好的贤人啊,你是如此的优秀,我真不知道该拿什么赠送给你。这一章内容基本重复上一章,只在个别字上稍有改动。而句末反复出现的“姝”也正是“贤人”的寓意。 “孑孑干旌,在浚之城。素丝祝之,良马六之。彼姝者子,何以告之?”高高扬起的旗帜上垂着光滑有色泽的羽毛,远远望去像一块白色的毡子一样,驾车一路走来,这时已经进入了城区。旗身上缝满了白色的丝线,车后跟着高大健硕的马匹,它们并驾齐驱。美好贤德的才子啊,我该拿什么去与你相赠。 这三章内容回环复沓,一层比一层感情激烈,求贤若渴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清代有学者认为,诗中的“良马”是准备要送给贤人的聘礼,这一说法也不无道理。另有学者研究考古文献得知,文中的“干旄、干旟yú干旌”都是大夫未来招贤纳士所建造的。 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文章在布局安排上也十分讲究。“在浚之郊、在浚之都、在浚之城”是一个由远到近的过程,从郊外慢慢到城里,这几句话表达出这位大夫势在必得的求贤之心。而紧接着的“良马四之、良马五之、良马六之”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良马”的数量逐渐增多,章法严谨,同时也体现出诗的主题。最后三个问句“何以畀之、何以予之、何以告之”的连用,也巧妙地表现出诗中的大夫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 古往今来,君王治国平天下少不了“贤人”的倾力帮助。尤其是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贤人”,更得青睐。只要是贤明的君主,都是求贤若渴的。就像《干旄》里的大夫,为了迎接贤人,不惜花尽心思,以隆重的场面和丰厚的回报吸引“贤人”。这首诗的主题在后代作品中多有体现,如曹操的《短歌行》,李商隐的《贾生》等,可以说《干旄》一诗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和持久。 据记载,《干旄》一诗的主旨讨论,结果达十三余种。这在文学史上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以《毛诗序》的观点为首,《毛诗序》中所阐述的观点是“美卫文公臣子好善说”,赞美卫文公的臣子个个都是能言善辩的得力助手。另外,以宋代朱熹《诗集传》为代表的“卫大夫访贤说”和现代一些学者所持的“男恋女情诗说”为辅,三者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实际上,这三家的言论都各有代表性,各有立场和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