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98·齐风3·著

诗经98·齐风3·著

2022-08-08    06'40''

主播: 雁来花开

268 2

介绍:
诗经98 齐风3 ◎著◎ 佚名〔先秦〕 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充耳以青乎而,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充耳以黄乎而,尚之以琼英乎而。 这首诗写男女结婚、新妇到男方家看到丈夫时的情景。全诗写的只是一个小剪影,但有步骤,有层次,有色彩,有新妇微妙的心理状态,把华夏古老的结婚仪式写得饶有情趣。当新娘子紧随着迎亲车辆踏进婆家大门那一刻,其热闹场面是可想而知的,在场的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谁不想一睹新娘的风采,然而新娘对着这稠密涌动的人群,似乎漠不关心,视而不见,映进她眼帘的唯有恭候在屏风前的夫婿--"俟我于著",少女的腼觍,使她羞于说出"他"字,但从"俟我"二字却能品味出她对他的绵绵情意和浓浓幸福。 俟我于著zhù乎而, 充耳以素乎而, 尚之以琼华乎而。 俟我于庭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 尚之以琼莹乎而。 俟我于堂乎而, 充耳以黄乎而, 尚之以琼英乎而。 译文: 新郎等我屏风前, 帽边“充耳”白丝线, 美玉闪闪光照面! 新郎等我院中央, 帽边“充耳”青丝长, 美玉闪闪真漂亮! 新郎等我在厅堂, 帽边“充耳”丝线黄, 美玉闪闪增容光! 注释: 俟:等待、迎候。 著:通“宁”(zhù),门屏之间,古代婚娶亲迎的地方。 乎而:方言,作语助词。 充耳:饰物,悬在冠之两侧。以玉制成,下垂至耳。 素、青、黄:各色丝线。 尚之:缀之、加。琼:赤玉。 华、莹、英:均指玉之色泽。一说琼华、琼莹、琼英皆美石之名。 【赏析】 《著》是一首关于嫁娶方面的诗。该诗描绘了一个妇人回忆自己当年嫁入丈夫家时的场景。全诗共三章九个句子,写的都是新娘的眼中所见。诗人的描写非常的细致入微,从刚刚进入大门,到走到厅堂,非常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体现出新娘对婚礼习俗的每一个细节都十分重视,一点一点,一步一步,观察得很仔细。 此诗虽然风格独特,但《诗经》中的《还》就与此诗风格相近。 两首诗都是采用“赋”的手法,语句上六、七言相互交错,并且句与句之间十分押韵。二者不同的是:《还》的每一句是以“兮”字收尾,而本诗是以“乎而”两个字的双语气词收尾,在情感表达上,让人觉得更有韵味,新婚夫妻之间那种柔情蜜意的气息借着这两个语气词娓娓萦绕在耳畔,与全诗所营造的甜蜜气氛非常贴合。 这首诗还有一个闪光之处,全诗九句话没有一句描绘新娘所要叙述之人。这种手法十分独特,惟妙惟肖地表现出了新娘在嫁入丈夫家时,喜悦、兴奋,又带一点紧张的心理活动。 当诗写到新娘踏进婆家大门那一刻时,新娘面对热闹的场面、起哄的人群漠不关心;对一拥而上想一睹她芳容的左邻右舍视而不见。因为此时,在新娘的眼中只有屏风后面,正在等待她到来的夫婿。“俟我于著乎而”、“俟我于庭乎而”、“俟我于堂乎而”,这三个句子是新娘在自述新郎在等待她的到来,可是新娘因为羞涩,欲言又止,始终不肯说出那个“他”,从这儿很形象地表现出了少女初嫁的情怀。不过,虽然新娘没有点出那个“他”,可是从“俟我”之中,仍能体味出这对小夫妻之间的绵绵情意和幸福。 接下来的两句更为巧妙,新娘走到了新郎身边,这时她本可以睁大眼睛,全神贯注地把新郎官瞧个仔细,可是此刻周围都是宾客,众目睽睽之下她怎么好意思抬起头仔细地观察呢?新娘羞涩地低着头,稍稍抬起眼角,瞟了一眼新郎,可是没看清,只看到了夫婿戴在头上的充耳和上面发光的玉,所以新娘就借着这两样事物想象新郎的模样和人品,用充耳来形容新郎的容貌,用玉的精美光泽来形容新郎的道德水平。 这种不写正面,侧面烘托的方法,放在一对新婚燕尔的身上,以及这种特殊时刻的特殊环境中,让人觉得非常有趣、回味无穷,像一个精心编排过的情景小品,给人以丰富的联想,过目难忘。 《著》这首诗,还向今人展现了当年贵族子弟结婚的场景。如果想要了解几千年前的婚俗,还要参考一些古籍,像《仪礼·士昏礼》中就有记载:男方迎娶女方过门,等到新娘登上“婚车”之后,新郎要先亲自驾驶“婚车”,等到车轮子转满三圈之后,新郎才能将车交由车夫驾驶。这时,新郎也不能闲着,他要赶紧搭乘另一辆车,赶到自己家门口等候,等到新娘的婚车来了,新郎才可以按照当地的婚俗将新娘引入洞房。 本诗把一个古老婚礼写得非常有趣,惟妙惟肖。它从一个婚礼主角的角度出发,向我们重现了几千年前的婚礼场面,使读者没有了时间的跨度感,仿佛自己此刻已经置身于婚礼现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