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59·卫风5·竹竿

诗经59·卫风5·竹竿

2022-09-19    07'07''

主播: 雁来花开

42 2

介绍:
诗经59 卫风5 ◎竹竿◎ 佚名〔先秦〕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竹竿◎疑难字注音版 籊(tì)籊(tì)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xíng),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cuō),佩玉之傩(nuó)。 淇水滺(yóu)滺(yóu),桧(guì)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xiě)我忧。 【注释】 籊(tì)籊:长而尖的样子。淇:卫国水名。 尔思:想念你。尔,你。行:远嫁。 瑳(cuō):玉色鲜白,此处指露齿巧笑状。 傩(nuó):行动有节奏的样子。 滺(yóu)滺:河水荡漾之状。 楫:船桨。桧、松:木名。 言:语气助词,相当于“而”。写:倾吐,抒发。 【赏析】 《竹竿》是一首出嫁女子的思乡之曲。一个远嫁到别国的姑娘,日日夜夜思念着家乡的一切,心中满是感伤。思乡的情绪能让人触景生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曾吟咏:“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乡的一草一木总能勾起人无限遐思。《竹竿》也是通过对故国草木的描写来状写思乡之情。 《竹竿》一诗是历史上最早记载竹文化的诗篇。首章开篇,“籊(tì)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竹竿又细又长,尖尖的如刀剑一般,要是拿它做成垂钓的鱼竿一定再合适不过了,淇水汤汤荡起层层涟漪,当年和伙伴们一起到淇水钓鱼游玩,这是多么惬意的事,我怎么能不想你们,只因路途遥远难以回去探望。这两句话是对往昔无忧无虑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清澈见底的泉水悄悄地从我左边溜走,碧波万顷的淇水浩浩荡荡从我右边奔腾而下。我当初出于无奈嫁到他国,从此与父母兄弟天各一方。女子回忆起当初与父母兄弟离别时的情形。在“泉水”、“淇水”边,父母兄弟逐渐远去,女子站在船上看着亲人的身影渐行渐远。离别的场面和留恋的心情,无法忘怀。 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使文章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又递进了一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cuō),佩玉之傩。”碧波万顷的淇水在我的右边滚滚流去,清冽的泉水在我身体的左面静静流淌。姑娘嫣然一笑,露出一口皓月般洁白的牙齿,她的腰间系着一方精美的玉佩,显得身姿绰约,亭亭玉立。 “淇水滺(yóu)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潺潺而流的淇水总是那么惹人怜爱,它就像一位姑娘的飘飘长发,万缕柔丝。今天我想把满腔的愁绪全部发泄出去。心动不如行动,于是我开始用松树的木头做一副划船的桨,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就撑起这长长的桨在水中飘荡,希望这河水可以冲去我所有的乡愁。 时间是最不耐磨的机器。从“巧笑之瑳,佩玉之傩”一句中不难看出曾经的即将出嫁的少女转眼间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少妇。容颜在变,不变的却是她那颗思乡的心,她撑着长长的竹竿旧地重游,或许再没有儿时的嬉闹玩耍,但有的是一种落叶归根的厚重和踏实。一、二两章运用回忆的手法叙述生活,而三、四两章则是想象自己回乡时的场景,主人公正是希望通过这些去化解她的思乡之苦,其间愁绪令人感动。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的一首《乡愁》道出了千千万万游子的心。就算路途再遥远,看到家乡的淇水,想起家乡尖尖的竹竿,都能勾起女主人公思家的心。离开故土再久,故土的一切也仍在心头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