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68·王风4·扬之水

诗经68·王风4·扬之水

2022-09-22    08'35''

主播: 雁来花开

60 3

介绍:
诗经68 王风4 扬之水 佚名 〔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 疑难字注音版 佚名 〔先秦〕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jì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hé月予还huán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jì之子,不与我戍甫fǔ。怀哉怀哉,曷hé月予还huán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jì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hé月予还huán归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平缓流动的水啊,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平缓流动的水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注释 扬之水:扬:悠扬,缓慢无力的样子。 不流:流不动,浮不起,冲不走。平缓流动的水。 束薪:成捆的柴薪,喻婚姻,在此指妻。 彼其之子:(远方的)那个人,指妻子。 不与我:不能和我。戍申:在申地防守。 怀:平安,一说思念、怀念。 曷:何。 束楚:成捆的荆条。 甫:甫国,即吕国。 蒲:蒲柳。 许:许国。 【赏析】 戍边战士,独自伫立扬水之畔,看着滚滚流逝的河水,思妻之情涌上心头:妻子还在独自辛劳吧,本来砍柴等男人干的重活,她在家里也要一肩承担。多想砍好成捆的薪柴,托付河水带去妻子身边,为其分担劳苦,无奈扬水载不起这份沉重。 河水奔流不息,正如我越走越远,而妻子,就像那捆不随流水而去的薪柴,永远伫立家中,独自等待,不离不弃。如此轻的河水,怎样才能把我这成捆柴草般沉重的相思,带给远方的妻子?何时我们再能团聚? 在《诗经》中,总能找到这种脉脉感动。这份浓烈的思念,在这篇《王风·扬之水》中,被作者用短短数十字,描述得淋漓尽致。 全诗回环复沓,把一份相同的相思,反复吟诵了三次。各章不同之处仅在于柴草的名称和戍边的地点。每章最后的“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一句是主人公浓得化不开的伤感,是他明知相聚无期却每日掐指计算的期盼。这样悠悠而又连绵不接的念叨,真切地表现出远戍战士的思家情怀。 诗歌采用日常口语,不追求统一规整,而是用直白的语言描摹真实的情景,力图再现真切的思念,一切以原汁原味为准。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只要有利于表现,统统进入诗中,丝毫不排斥句法的错落。 口语化句子,朴实而又生动,最能代表下层农民出身的士兵的口吻,也最能扣动读者的心弦。当一个人远离家乡,被思念折磨得坐立不安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一定是像这位主人公这般,看到流水便伤感无限,无望归期却难止期盼,千言万语化成最简单的反反复复,唯有汹涌的情感在心中愈积愈浓。 因为最真醇,所以最打动人,诗篇由此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流传广远。后代的学者,立足于这一真挚的相思,基于家国情怀的共同性,又把它上升到邦国关系的高度,深含褒贬。 《毛诗序》说:“《扬之水》,刺平王也。不抚其民而远屯戍于母家,周人怨思焉。”春秋时期,申国常常遭受楚国侵扰,而周平王的母亲是申国人,为了不让母亲的故国频受侵犯,周平王便派王国军队驻守申国。驻地的士兵们为了保护一片陌生的土地而远离父母家乡,内心自然感到不满,这首《扬之水》便是士兵们此种情绪的流露。 这种包含政治关系的说法,没有冲淡上文中战士对家人的思念,还增加了诗作的内涵层次,使短短的诗作包含了亲情爱情、政治针砭、政策评价的方方面面,把一幅充满浓浓相思的画面放置到春秋时代战乱纷纷的背景中,内蕴陡然厚实,境界愈显广阔。 那载不动薪柴的流水,因此增加了一份含义,借喻东周皇室。欧阳修以为:“曰激扬之水其力弱不能流移于束薪,犹东周政衰不能召发诸侯,独使国人远戍,久而不得代尔。”这种观点,细致地剖开了当时纷杂的政治关系:春秋时期,东周政权已岌岌可危,无力支配众诸侯,平王想保护母亲的故国,但无力左右诸侯间的征战和侵略,也无力派遣别的诸侯前去驻守,只得从自己的民众中抽调军士。 研究者邓翔更进一步,从诗中找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王者下令如流水之源,所以裕其源者,盖有道矣,故势盛而无所不届。今悠扬之水至不能流束薪,何足以用其民哉。”流水不盛,是因为未能广开源头,导致下流轻缓,负重无力,周王室之所以如此窘迫,是因为无道,像源头堵塞的河流,未能开诚布公,广纳民意,因此黯然失势,不仅不能调停诸侯的纷争,更不能使民众安于听命,享受和睦太平。 到此,这首诗已经被后人挖掘得很深了,评论者从夫妇相思入手,演绎到政治纷争,最后探究到兴亡的缘由,一脉相承,未见阻遏。《王风》中的其他一些作品,如《黍离》、《兔爰》等,也是如此:从普通的事件,推衍到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征战隔离亲情,百姓流于苦楚。一致的思想,明显的寄托,让人一读就知,意思并非止于字面。别有兴寄,感时伤事,这正是《王风》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