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89·郑风15·东门之墠

诗经89·郑风15·东门之墠

2022-10-06    06'40''

主播: 雁来花开

240 2

介绍:
诗经89 郑风15 ◎东门之墠◎ 佚名 〔先秦〕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之墠◎疑难字注音版 佚名 〔先秦〕 东门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bǎn。其室则迩ěr,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门附近的郊野平地,茜草沿着山坡生长。他家离我很近,人却像在远方。 东门附近种着栗树,房屋栋栋整齐排列。哪里是不想念你?是你不肯亲近我。 【注释】 墠(shàn):经过整治的郊野平地。 茹藘(rú lǘ):草名。即茜草。 阪(bǎn):小山坡。 迩(ěr):近。 栗:木名。 有践:同"践践",行列整齐的样子。 家室:房舍;住宅。 不尔思:即不思尔。不想念你。 不我即:即不即我。不亲近我;即:走进,接近。 【赏析】 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却还得故意装做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而是面对爱你的人,用冷漠的心,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的确如此,心灵上的距离往往要比实际距离更远、更宽、更难以逾越。 《东门之墠》是一首典型的爱情诗。从“子不我即”等句来看,这首诗是以女子的口吻叙述的,诗中略带埋怨的口气。原来她与心上人的住所离得很近,但是两人却很疏远,她心里想着他,而男子却从来没有来看望过她,所以她禁不住埋怨他。 全诗篇幅较短,短小精悍但却意味深长,“东门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bǎn”若要读懂此句,首先要明白两个概念,第一个是“墠shàn”,指的是经过清除平整的土地。第二个是“茹藘”,这是一种草本植物。东门之外有一块像广场一样开阔见方的平整土地,茂盛的茜草疯狂地生长着,爬满了这块土地的斜坡。这两句交代了地点以及事件发生的周围环境。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从你居住的地方到我家仅仅几步之遥,可是感觉心就像隔了一堵墙一样遥远。这两句便是诗的症结所在,精练的语言道出了诗的矛盾之处,也就是说两人实际距离与心理距离不成正比。 第二段句式与第一段基本一致,但在措辞上并不是简单更换几字,而是内容上的升华。“东门之栗,有践家室。”东门之外有一株株高大的栗树,饱满圆润的栗子着实惹人喜爱,小屋子一排一排整整齐齐地坐落在那里。这两句与“东门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bǎn”作用相当,也是交代住处。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我们两家相隔如此之近,可是你却吝啬得连看我一眼都不愿意,更别提来我家看望我,我整天在家里眼巴巴地期盼你来,可你终究没能来,让我急得焦头烂额。 一篇文章也好,诗歌也罢,环境描写既能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又能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错落有致。“东门之墠shàn,茹藘lǘ在阪bǎn”是对男子家外部的环境描写,男子家从外观来看,有一道长长的土坪,长满了葱葱郁郁的茜草。这是《诗经》当中常见的手法,这种描写手法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起兴,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就是说“言在此而意在彼”,环境上的描写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 还有一个功用就是渲染气氛。从土坪和杂草来看似有悲凉之感,通过阅读下文可知,全诗所写之事本就不是什么喜庆之事,所以这段环境描写恰好渲染了这种萧瑟荒凉的气氛。 第二段的环境描写也不例外:“东门之栗,有践家室。”这段环境描写从男子的家转移到女子的家,这是女子家的外部情况,房屋外面长满了栗子。在《诗经》中“栗”的象征意义与“婚嫁”有关,看着房屋外这些景象,也就更勾起了女主人公渴望心上人看望她的那份情思。 常言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此诗便是如此,虽然短小精悍,但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第一段采取虚实结合的方法,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其室则迩”是实写,实实在在交代了客观情况,讲的就是两家的实际距离,没有一点虚假和修饰。而紧跟着的一句“其人甚远”则是虚写,强调的是心理状况,有想象和夸张的空间。这样一来,全诗一张一弛,节制有度,耐人寻味。 很多时候真正让人冷漠的不是实际距离的远近,而是心灵上是否有隔膜。就像《东门之墠shàn》中,两人各自的家再近,也无法拉近心的遥远。日常生活当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友人还是恋人,只有真正地走进彼此的心房,才能在根本上拉近两人的距离,哪怕是天各一方,也能心心相印。